摘要: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在我国有很多优秀作品都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古代的诗词作品、小说等。因此在对诗歌进行外宣翻译的时候应该要把握一定的语言特征,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诗歌翻译 外宣翻译 语言特征
引言
翻译本身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将我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地传播,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不断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学体态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译者们在对于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对等的现象。与此同时,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应该要加强跨文化意识的运用,同时要明确外宣翻译的本质是要实现宣传和推广,是要让中国的文化能够走出过门,走向世界。
一、诗歌的外宣翻译
(一)诗歌的外宣翻译
我国的对外宣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也是党和政府执政智慧的体现。对外宣传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各种政治事件的对外宣传、文学的对外宣传等,不管是什么内容,对外宣传的质量与翻译水平有很大关系。外宣翻译是我国的文学作品在国际上进行传播的基础,中国文学作品的外宣翻译是一种文化交际和语言交际的活动,是用一种语言来表达另一种语言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在我国文学作品的外宣翻译过程中,如果只是采用直译的方式,则会使得中国文学作品的意境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导致语言表达比较呆板,也很难使得外国人理解我国文学作品的精髓。
(一)诗歌外宣翻译的原则
第一,准确性。诗歌的外宣翻译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一种手段。中国诗歌外宣翻译质量的好坏对于目标受众的信息接收准确度有很大影响,也会对我国外交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国诗歌外宣翻译过程中加强翻译的准确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准确性不仅是翻译活动的基础,也是外交的准则,任何一种被当做对外宣传载体的文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都应该要把握准确的原则,对各种信息进行准确传递。
第二,艺术性。纵观当前对中国诗歌外宣翻译的研究可以看出,很多中国诗歌都涉及了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宣传或者外交的过程中利用中国古典诗歌,是一个很不错的交际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能对这些东西进行良好的把握,则很有可能导致宣传和外交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外宣翻译是信息传递的方式之一,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比如我国的诗歌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同的语境,这些语境往往是我国文化的体现,一些古典诗歌有一定的隐喻性。因此在外宣翻译的时候,也要对这些语境进行外宣翻译,尽可能地对原文的意境、表达方式和习惯等进行体现,把握外宣翻译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将文学外宣翻译当做一种艺术来做,达到外交宣传的目的。
第三,文化跨越性。外宣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活动,由于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中国诗歌外宣翻译过程中,有的时候译者只是采取简单的直译方式,使得很多中国诗歌的语义以及语境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很多被翻译的中国诗歌出现语句不通顺、错别字等现象,严重时还能见到一些生僻词汇或者与文章内容完全不相关的词汇,极大地影响了外宣效果。文化跨越性是中国诗歌在外宣翻译的时候面临的本质特性,在外宣场合应用中国诗歌,跨越的不仅是地域,更是文化,加强跨文化意识的运用,对外宣翻译语言进行考量,用外国读者可以接受的语言形式进行文字的编排,是提高中国诗歌外宣翻译质量的关键。
二、中国诗歌外宣翻译的语言特征
翻译标准是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也是一个翻译工作者要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在中国诗歌的外宣翻译过程中,其语言主要呈现出几个境界,第一个是“信”,即在翻译过程中,语言中要体现出语气、风格等。第二个是“雅”,指的是翻译出来的语言应该要用规范化的语言,并且尽量对文字进行完善。总体说来,意美、音美、形美是中国诗歌翻译的重要原则,意美指的是要传递出意境之美,音美指的是要传递出诗歌的音韵和节奏的美感,形美指的是翻译出来的语言应该要尽量保持和原来的诗句同样的长度或者对仗形式。其中,意美最重要,其次是音美,最后要求形美。从我国很多诗歌的外宣翻译中可以看出,在将中国诗歌外宣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语言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往往会使得意象的传递出现障碍。外宣翻译不仅是决定外宣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外宣水平的体现,外宣翻译必须要严肃认真,避免出现语言错误。翻译的语言要贴近中国的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的信息需求,要从翻译的风格、措辞、文化背景等方面着手,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是在两会上温总理答记者问时使用的一句话,它所比喻的是事情越接近成功的时候会越困难、需要的努力也越多,用来鼓励人做事情要善始善终,不要随意松懈和动摇。这用来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状态进行形容是十分贴切的,因此温总理使用了这句话来答记者问,翻译人员的翻译也十分准确,满足外宣翻译的基本准则,而且能够让国外的受众了解到中国的古文中有很多古训都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如何加强中国诗歌的外宣翻译水平的提升
(一)结合关联理论进行翻译
外宣的意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信息意图,即要给人传递一些信息;一个是交际意图,即要与人进行交际。由于目标语言与原文本语言具有不同的功能以及目的,在外宣中应用的中国诗歌的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结合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对语言的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翻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翻译的时候,并不能逐字逐句地翻译,也不能完全直译,而应该要结合关联理论,对一些句子进行改变,用尽可能丰富的英语对中国诗歌进行展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加强对语言的关联性的认识,翻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诗歌中的关键词以及句子进行重组,对中文的使用规律进行了解,从而提高诗歌作品在外宣交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比如温总理在回答金融危机的问题时采用了这句古诗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要表达的是面对困难的时候绝不退缩、会一往无前的一种决心和态度。由于古诗词的形式和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想要将这句诗的神和韵都翻译出来,难度十分大,最终翻译为:“sometimes things may seem pretty bad,but if you work hard,there will b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虽然对诗歌中的那种唯美的意境没有体现出来,但是很好地表达出温总理想要表达的意思,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翻译,使得在场的听众能够十分明确地了解到温总理对经济复苏寄予的希望,实现了很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二)加强对意境的翻译
我国诗人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是根据我国语言的使用规律以及习惯进行文字的编排,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与国外的很多作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外宣翻译的时候,不对等性也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诗歌外宣翻译过程中,加强不对等现象的运用,对外宣翻译语言进行考量,对意象进行转换。相比于很多外国诗歌而言,我国诗歌的意境往往是具有一定深度以及内涵的,意象的隐喻意境比较深刻,因此只有对中国诗歌的背景、文化以及各种意境进行掌握,才能明白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外宣翻译可以使用,哪些语句可以删除,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外宣翻译时无论是增加词句还是减少词句,都要确保作品的内容完整。正是由于我国很多诗歌都涉及了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要对语言进行研究,对意象进行研究,把握意象是传递文化的一个关键要素,对中国诗歌的内容进行准确无误的翻译,使其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结语
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对古诗词的运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交际手段,但古诗词的翻译却是一个难点。外宣翻译代表的是中国的外交形象,因此翻译需要慎重,应该要对翻译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在中国诗歌的外宣翻译过程中要加强对翻译的基本原则的把握,进行灵活的调整,以实现高效的外交。语
参考文献
[1]黄新渠编.汉译英基本技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刘晓云.中国二十世纪初诗歌翻译理论的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3]丁仁仑.诗歌翻译与鉴赏之“节奏等效”原则[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4]肖琦,朱胜果.浅论诗歌翻译的难点[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5]沈文霄.诗歌翻译中的意象转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古典文学作品对外翻译传播对中原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