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门罗的短篇小说以其凝练的语言、独特的叙事手法形成独特的风格。门罗在小说创作中根据情节发展需要灵活运用内聚焦、外聚焦、非聚焦的叙事视角,变换运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突出设置非线性情节,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阅读期待。
关键词:门罗 短篇小说 叙事视角 时空交错 非线性情节
引言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因其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杰出成就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门罗的短篇小说叙事从女性视角出发,善于描摹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及多样的生存状态。门罗通过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非线性的情节设置展现了其短篇小说的叙事魅力。
一、采用多重叙事视角
视角又称“视点”、聚焦,是调整叙述信息的主要因素之一[1]。作为一位女性作家,门罗的小说创作善于从女性视角切入,描摹女性主人公内心看似波澜不惊的细微心理变化及其成长历程,比如《逃离》中卡拉出走路上的矛盾与挣扎,《忘情》中路易莎由一封陌生来信引起的隐秘情感,《播弄》中的劳莲因一条同名项链而引发对身世的错乱感。
在女性人物生存经验的叙写中,以孩子的视角叙述成人世界的故事也是门罗视角运用中的独特之处。用孩子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能够发掘一些不易觉察的细节,给读者带来陌生化的效果。《沃克兄弟的放牛娃》叙写一位小女孩和父亲上门推销路途中的故事。小说的男主人公是沃克兄弟公司的推销员,在上门推销的旅途中和旧日情人诺拉相遇。诺拉情不自禁,男主人公理性地婉言拒绝诺拉跳舞的邀请而毅然离开。全文以女孩的视角去体察、揣摩,描绘了理性与情感的矛盾,以及成人世界中爱情的缺憾美。《快乐影子之舞》通过小女孩的视角观察马萨利斯小姐聚会中的尴尬及出乎意料的结局。
热奈特将叙事视角分为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外聚焦型。门罗在小说创作中根据情节发展需要交替使用各种叙事视角。《沃克兄弟的放牛娃》中运用了内聚焦型叙事视角,叙述中每件事都按照“我”——一个小女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一开始叙述者并不知道遇见的女人的名字,就统称“她”,后来通过大人的谈话知道诺拉的名字及近况。“我”从诺拉家墙上悬挂的图片推测诺拉是罗马天主教徒。在这种叙述中,诺拉见到旧日情人时的心理活动通过叙述者的感官去觉察。诺拉因父亲到来而发生的心理变化是由“我”对她的表情、动作的外部观察得知,“她站在他的面前,仿佛充满希望似的双臂张开”,她的“胸脯在宽松的衣服下起伏不止,她的脸因为刚才的活动和喜悦而闪闪发光。”[2]离别时,“我”关注到一个独特的细节:“她碰到挡泥板,在挡泥板的灰尘上留下了一个难以察觉的记号。”在这个故事中,换上漂亮裙子的诺拉的挽留遭拒。这个“记号”象征着这段重逢经历在诺拉心中难忘的印记。“我”的观察也透露了父亲的秘密:父亲会喝威士忌,父亲有段过往的情感经历。
《快乐影子之舞》故事一开始介绍众人对马萨利尔小姐聚会邀约的反应,紧接着,通过小女孩的回忆勾勒了往年聚会中的窘态,比如:拥挤的客厅,无法打开的窗户,不合时宜的装束。之后作者运用内聚焦型视角,通过女孩从外部观察马萨利斯小姐聚会现场中的各类人物和宴会环境。比如,小女孩观察到“马萨利斯小姐吻我们的时候,看的是我们的身后。她在往街上看,在等那个还没有到的人。”“在等那个还没有到的人”属于小女孩对宴会主人的心理推测,从而引导读者去猜测马萨利斯小姐的心态。作者有时使用外聚焦型视角,从外部呈现人物的语言、外貌及周围环境,在这类作品中,故事人物的身份、地位往往显得神秘莫测。小女孩由此关注到的是“迟钝”的妈妈们、被苍蝇包围的就餐环境和程式化的钢琴演奏。关于宴会中一批特殊客人到来的情景,作者严格运用外聚焦型视角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却一直没有点名其具体身份。通过叙述,读者仅仅知道这群特殊的客人是孩子,穿着类似制服的衣服。孩子们的到来引起全场骚动,至于引起骚动的原因及这批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读者无从得知。这样的叙事促使读者继续阅读寻求答案。克莱格太太告诉读者“这类人有非常的音乐才能”。“这类人”是哪类人却没有具体的阐述,从而使得人物显得神秘、朦胧,直到最后才揭晓他们的真实身份是智障儿童。外聚焦方式限制了叙述者对故事全知全能的掌控,隐去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摹,为读者的阅读留下想象空间,使得故事情节能够出奇制胜。
《逃离》交错使用了非聚焦型和内聚焦型视角。小说一开始,叙述者进入卡拉的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现了西尔维娅太太度假归来卡拉的心理活动,运用非聚焦视角叙述者展现卡拉和克拉克充满危机的情感生活境况、贾米森先生的死亡等等情节。后来作者在勾勒卡拉逃离路途中忐忑不安的复杂心境时换用内聚焦型视角。作家采用内聚焦视角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有利于充分敞开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真实显现的意识流动。离开镇子前,卡拉最初害怕自己的逃离被丈夫克拉克发现而战战兢兢。离开镇子后,她“便把头抬了起来,深深地吸气”,为自己敢于反抗、找回“不习惯的自信”而自豪。然而,当大巴到达另一小镇,卡拉回忆当初跟克拉克一起创业的幸福场景时,伤感不已。逃离成功之后,她无法确信离开丈夫后的日子如何生存,最终选择回归家庭。作者根据情节发展需要切换叙事视角,丰富了情节发展过程,同时让读者对故事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
二、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
时间和空间是考察小说叙事的两个维度。从时间角度来看门罗叙事多采用逆时序。交错运用倒叙、插叙或补叙手法。从空间叙事角度来看,门罗小说中出现丰富的空间和场景片段,这些空间片段并非按照传统的空间顺序展开,它们随着叙述者的心理进程而变化。从时空结合角度来看,门罗小说采用了时间和空间交错的叙事方式。
《逃离》运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使得小说的情节在不同时空中转换,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增强了小说叙事效果,同时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小说主要讲述了西尔维娅度假归来之后,对卡拉的自由启蒙极其失败。故事的开端时间为西尔维娅归来,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归来之后的故事,其间用倒叙、插叙的方式叙述了贾米森的故事,卡拉夫妻日常生活场景。作者通过插叙来讲述贾米森的故事。贾米森这个人物出现在小说中,当卡拉读到贾米森讣告的时候。克拉克说:“我们是应该让他(贾米森)付出代价的。”[3]之后,插叙了克拉克让贾米森付出代价的理由所在,他认为过去卡拉给贾米森当护工时,贾米森对卡拉有不洁之举。《逃离》的空间场景由诸多片段构成:西尔维娅归来,农场工作场景、弗洛拉的丢失、贾米森的死亡讣告、卡拉回忆照顾贾米森的过去、西尔维娅和卡拉的交谈、卡拉的出走、卡拉和弗洛拉的回归。场景的变化不是按照严格的时间和空间发展顺序行进,伴随着叙事时间的变化,叙事空间随之发生变化。
三、设置非线性情节
门罗的小说创作中不乏单线线性情节,如《侵犯》就紧紧围绕劳莲的身世展开。《播弄》结合若冰约会中的误会展开。这样情节构思使得故事环环相扣,阅读轻松愉快。作为一位当代小说家,门罗的小说叙事更多避开传统故事情节的编写,而采用非线性情节模式。非线性情节“是对传统的故事型情节的一种冲击。它表现为线性结构的紊乱或隐退,其基本特征为打乱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淡化人物和情节”。[4]《忘情》由“信”、“西班牙流感”、“事故”、“托尔普德尔殉道者”四部分构成。故事第一部分叙述图书管理员路易莎与从未谋面的杰克·阿格纽之间的书信往来,从叙述中读者仅得知杰克·阿格纽的身份是个士兵,多年前喜欢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杰克·阿格纽在路易莎的记忆中没有任何印痕。杰克·阿格纽真实身份以及二人的书信情缘结局如何在这一部分的情节叙述中中断,读者只有依赖进一步的阅读去寻找答案。第二部分没有紧承上文展开,叙述者转而介绍在西班牙流感爆发期间路易莎与吉姆·弗拉雷的邂逅,通过二人的谈话得知杰克·阿格纽写给路易莎的情书仅仅是个玩笑,杰克·阿格纽早就和别人订婚。第一部分中的疑问在此得以解决。而第二部分又留下新的疑惑,路易莎和吉姆·弗拉雷的故事又会如何进展呢?第三部分,杜德工厂的安全事故中杰克·阿格纽的死亡。至此,小说人物杰克·阿格纽的故事终结。阿瑟去图书馆归还杰克·阿格纽遗留下的书籍,邂逅路易莎,交往中逐渐产生感情,最后向路易莎求婚。
他大声说道:“但愿我们能结婚。”
她看着他。她大笑起来,但不至失态。
“对不起,”她说,“对不起。突然有一种感觉。”
“什么感觉?”他问。
“我想——再不会和他见面了。”
阿瑟说:“你想错了。”[5]
路易莎是否答应求婚请求,阿瑟“你想错了”一语的暗示内容又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第四部分安排路易莎与吉姆·弗拉雷重逢场面,由二人的交谈得知,路易莎和阿瑟组合家庭,在阿瑟去世后与继女生活。门罗在《忘情》的整体构思中以女主人公路易莎和多人的邂逅“秘密”为线索,在叙事中经常打断已有的叙事线索,转而叙述新的故事,四个部分情节的内容相互交织,给读者留下无限悬念与想象。
《公开的秘密》也运用了非线性的情节结构。故事在现在——小镇、过去——加拿大女生训练营之间展开。贯穿全篇的线索希瑟·贝尔的失踪,开篇由莫琳和弗朗西斯关于失踪案的闲谈开始,接着谈到大家对约翰斯通的看法,随后插叙了希瑟失踪前在加拿大女生训练营中的情况,之后介绍莫琳的家庭生活境况,玛丽安对于希迪卡普先生的指控。故事并没有因循侦探小说中固有的因果叙事模式,故事没有结局,关于希瑟的失踪原因和找寻结果依然是迷。自己流连荒野还是被绑架,使得故事处于不确定性之中,体现情节开放的特征。非线性叙事打破淡化人物描写和故事情节,激发读者对文本结局的想象与建构,激发阅读乐趣。
结语
综上所述,门罗的小说创作采用多重叙事视角、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非线性情节等叙事策略,避免叙事中的平铺直叙,增强故事跌宕起伏的效果,激发读者的审美期待。语
参考文献
[1]杰拉德普林斯.叙述学词典[M].乔国强,李孝第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艾丽丝·门罗.快乐影子之舞[M].张小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3]艾丽丝·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4]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艾丽丝·门罗.公开的秘密[M].邢楠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