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2年第2期 ID: 147813

[ 章岑 文选 ]   

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与应用写作教学

◇ 章岑

  摘要:90年代至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网络的普及,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各种新思潮不断涌入,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中国的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关系和家庭观念也日趋多元化。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之中,90后大学生的心理呈现出许多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征。本文分析了这些特征,提出了一些方法以期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应用写作心理特征90后
  
  一、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2008年起,9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新主人,与以往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心理有很多共性特征。如:关注自我发展的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具有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有较高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但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还具备以下特征:
  (一)个性鲜明,自尊心极强,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
  摆脱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严格监督,在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大学生活中,90后学生开始全面展露其个性特征——年轻、自我、自信、张扬。与80后大学生的群体性格不同,90后学生千人千面,每个人的个性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他们对自我十分关注,有着极强的自我优越感,生活方式特立独行。在大学里,他们希望能够展示自己、证明自己,在为自己所认可的群体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和评价,受到他人的重视。同时由于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也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较少为他人着想。
  (二)开放独立,早熟叛逆,时尚前卫
  90后大学生受到各种新思潮的影响,其思维活跃,观念超前,对各种事物和社会现象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网络的影响下,他们乐于接受并喜欢追求刺激、新鲜、能体现其个性的事物。以其对“非主流”文化的追捧为例,他们对于主流文化和成人世界呈现出抗拒心理和叛逆倾向,但追捧行为本身又体现其早熟的一面——追求时尚和潮流。
  (三)外显张扬,情感复杂,情绪波动大
  90后大学生往往过于追求自我情感的需求与表达,缺乏抱负感、使命感等社会性情感。其情感发展较容易陷入混乱、冷漠之中。情感表现较为外显和张扬,对于自己的好恶不加掩饰,其表达方式较为直接,容易忽略他人感受。不少学生情感复杂、情绪波动较大,热情豪迈与意志消沉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孤独无奈和空虚迷茫往往相伴而生,虚荣心与妒忌心强,很难容忍他人比自己强,容易产生扭曲心理。
  (四)现实感强烈,对学习缺乏兴趣
  受就业压力影响,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对社会发展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们往往相信个人奋斗,认为自己能够适应社会并实现个人目标。其职业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大部分人理想中的工作都比较实际。在此基础上,学习缺乏长远的目标与兴趣,动机也比较功利化,往往以考证或就业为出发点。
  (五)交际广泛,但忽略父母,代沟加深
  90后大学生成长在小型化的家庭中,缺乏与家人的良好沟通;进入大学后,人际交往积极主动,交友广泛但往往知己难觅,同窗和同舍交流容易出现隔阂;与教师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和观念的差异又常常导致师生隔阂。与现实交际相比,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手机和互联网等途径,交往呈现随意性和虚拟性。网络交往一般使用化名,以虚拟身份进行,其交际对象也存在不确定性。
  二、以90后大学生为对象的应用写作教学困境
  应用写作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习得应用写作理论、技能与规律,从而写出合格的应用文书。作为一门人文性课程,其工具性相当明显,教学以实用性为原则进行,教材以实用性为原则编写,缺乏其他人文课程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在90后大学生面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学低效的问题:学生由于与教师的代沟加深,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师由于缺少学生配合,教学缺乏热情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融入人文精神
  使学生成才、成人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也应该是应用写作课程的应有内容。但是,作为公共课,应用写作教学往往重视的是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习得,而对学生的心育、德育和美育较少关注,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方面也很少涉及。这些缺失将直接导致应用写作课程沦为工具,丧失趣味性和人文性。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但与此同时,应该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写作技巧教育、教材案例等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他们形成求真务实的高尚品质。
  (二)以学生为主导,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90后学生有着更强的表达意愿和自尊心,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习惯并且重视这一点,创造情景与条件来鼓励他们回答和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应以鼓励为主,注意批评的课堂环境与氛围,尽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学生的问题,应该适当地予以帮助,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或集体解决。依此,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和社会实践法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和进行写作。
  对于学生的课程作业,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评价方式。如公文和事务类文书的作业可以以板报或报纸的形式进行,调研类文书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或市场进行调查的实际操作,将其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推荐在校内报刊上发表。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在和谐、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在这种课堂氛围中,积极的评价会让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批评性的消极意见则能让学生在不被伤害的情况下认清自我。
  (三)适当取舍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写作实践也日趋专门化和专业化。现有应用写作教学内容丰富,文种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学生很难在较少的课时中学会全部文种。而作为教学对象的90后大学生思维普遍比较活跃,学习动机比较功利化。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其次要注意文种的实用性。对于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符合学生需要的文种,进行重点讲解,兼顾写作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演讲类文书为例,可以以演讲稿为重点,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自学和各种实践学会对讲话稿、主持词、竞聘词等文书的写作。
  三、结语
  时代在变化,教学对象也在不断变化,当应用写作教师能够抓住“90后”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在教学各环节进行适当调整时,“90后”这个烙印或许会越来越模糊,教学也会越来越顺利。
  
  参考文献:
  [1]崔景.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35).
  [2]王丽华.试论大学生应用写作课程的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4,(6).
  
  
  (章岑黄冈湖北鄂东职业技术学院438000)

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与应用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