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历史的变迁使很多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少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呈现勃勃生机?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关键是文言文课堂教学必须有亮点。
一、利用多媒体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心理学家认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诸种复杂因素中,最主要的有主动性、直感性、记忆和想象等。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教学情境,利用形声并举、音画同步等各种方式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活用其他学科知识制作精美的板书为文言文教学服务。
板书是教师教学的一只手、是学生学习的一只眼。语文教材本身就包罗万象,涉及多个知识领域,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活用其他学科知识制作巧妙的板书为文言文教学服务,如教授《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笔者利用地理知识制作了动感板书,随着课文情节的推进,板书上依次显示晋国、秦国、郑国的地理位置,这样就使学生弄清了三国之间的战略位置。即使很多年以后学生依然能回忆起中学时代学过的这篇课文。
2.活用影视剧为文言文教学服务。
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文言文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使文言文的意境形象、情境具体,可以使学生如亲临其境,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从而深刻地领会、消化文言文。例如:学习《出师表》时,我们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一段,在质朴无华的言辞中,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肺腑真情;在感人至深的情境中,让学生形象地体味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临危受命的忠诚。
3.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
要牢牢记住主要的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二、开展语文活动,活跃学习文言文的氛围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对语文课本的教学上,而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来学习。
1.即兴表演。选择一些适于表演的浅易文言文,让有表演天赋的同学进行表演。众所周知,表演的过程,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即兴表演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对话语言强调性格化,这就要求学生对人物性格进行准确把握并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为了表现主题及塑造人物的需要,表演中还要增添动作。实践证明,即兴表演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提高。
2.拓展活用。众所周知,被选入教材的文言课文大都是经典作品,有的描绘了祖国的山川美景,有的表现了英雄的胆识气概,有的寄寓了作者的丰富情感,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根据课文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实践延伸题目,如学完《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后可以让学生写写游记,学完《廉颇蔺相如列传》、《陈涉世家》后,可以让学生写篇名人访问记,这样就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在促使学生主动深入研读课文的同时,使所学知识在运用中巩固、深化、拓展和提高,增强其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诚然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警惕矫枉过正,因为文言文的特点决定了学习文言文必须注重“死记硬背”,重视“文学积累”,强调“学以致用”,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有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更谈不上语感的培养。因此也必须重视讲解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以上小技巧也仅仅是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帮助学生夯实文言基础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古”文,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用“新”的观念和方法来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主角,真正把“古”文“教活”、“学活”,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唯有如此,中学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刘继瑞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2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