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两个班的课,每两周都有100多本作文要改,辛苦自不必说,关键是学生对教师的辛苦无动于衷,常常对教师写出的评语看都不看,这次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在下次作文中依然出现。因而经过认真反思,笔者有了这样一点认识,那就是:在长期的作文批改中,我们错把教学手段当作了教学目的。教师的作文批改,充其量只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而实施的手段,而学生能够自主作文并具备自我修改、自我完善作文的能力,才是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绝不能依靠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法,教师唱独角戏,对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进行精批细改,不但增加了工作负担,还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修改,才能切实提升其文章的质量,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也就是说,佳作常从自改中来。
以下是笔者在作文批改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教方法,让学生会改
1.学生互改时注意三点:一是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需使用“三遍法”:首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遍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二是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当然每次批改作文只需侧重一两个问题)。三是批语有共同要求。要写好眉批和总批,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总的要求是多表扬,少批评。
2.分小组,让学生互改互评
第一步,个人评改:每一个同学批改一篇习作。并根据要求写出等级和评语。
第二步,小组评议:可把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四人一组,任命一组长负责批改。批改时,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两人批改一本,写好眉批和总批。看完后,与本组同学交换,看本组其他同学的批改,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地方应及时转告主批人。每个学生给自己所看的作文打个分,由组长集中四个人的分数进行平均,然后将平均分写在作文本上,并分别签名。最后组长组织大家传阅、讨论,了解各人的评改情况,推荐佳作。
第三步,师生点评:对各组推荐的佳作或精彩语段、语句,在全班宣读,并进行集体点评,对有争议的习作也可点评,而且形式应该多样。
第四步,反思与自评:由本人写出对评语的看法和自己的反思,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批改或复阅本组其他学生的作文时,要求学生边批边记,即把四本作文的优缺点找出来,以便与自己的作文比较。通过看、记,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为以后书写此类文章打好基础。
第五步,教师查阅:老师整体浏览,给出简要评语,对本次评改作简要总结。对于有典型意义的作文,可组织全班进行专题讨论。
二、写后记,让学生谈体会
学生轮流批阅后,再发给作者,作者应仔细阅读批改后的作文,要既看原文,又看批语,改正错字、病句,甚至重写,然后对照笔录的别人作文的优点,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启示,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这样,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有一个升华过程。
三、再审阅,使教师心中有数
学生写完作文后记后再次上交,教师应既看原文,又看批语,还看后记,并随时做审阅记录,为讲评收集素材。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看批语,以掌握互评情况;阅后记,以发现学生收益。
四、搞讲评,让学生知晓作文之理
教师经过浏览审阅,对全班学生作文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写出讲评提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每次作文情况作出概括总结,并抓住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每次讲评要有两个重点。
下面是某班的同学对互评作文的看法:“……也许,在最初老师让我们互改作文、自评作文时,我曾暗自地笑过,暗笑老师在讲大话,认为作文如果能自评,互相评改,还要老师做什么,但随着一次次的自评、互评,我认识到了别人作文中的缺陷、缺点和优点,在自己写作文时,我便提醒自己不再犯他们所犯的错误,尽量借鉴他们好的词句,从这一次次的评改中,自己的作文风格也有所改变,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使我真正地认识到了老师让我们自评、互评的良苦用心。”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和认可互评作文的方式。
我们的互评互改作文只是作文评改的形式之一,若终能实现“不待老师改”,学生“自能作文”的教学目标,乃作文教学改革之成功。以上是笔者的一点尝试,有教训更有收获。玉越琢越美,文愈改愈精。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继续让学生一路“改”一路歌,将作文互评进行到底。
(李荣芳山东省夏津县第一中学2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