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2年第2期 ID: 147778

[ 冰虹 文选 ]   

迈向人生新的高原

◇ 冰虹

  2010年3月16日下午,作家出版社四层会议室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新时期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张炜的煌煌巨著《你在高原》,历经二十多年的精心创作与细细雕琢,它终于面世了!
  初读张炜先生,是他的成名作《古船》。几十年来,其勤勉不辍,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你在高原》的出现,无疑成为新时期又一部经典的代表作品。显然,这也预示着作者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走向了自己文学与人生的新高原。
  同以前的作品相比,张炜的这部作品,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卷帙浩大的纯文学作品
  张炜的这部《你在高原》,共分十册、39卷,总字数达450余万字,堪称古今中外篇幅最长的一部纯文学巨著。初次捧过这厚厚的一摞,还以为是张炜先生某个时期文学成果的一次结集或总结;细细研读才发现,这竟然是一部全新的、各单元貌似独立却首尾贯通的长篇小说!整部作品围绕着主人公宁伽不断探究父辈以及自己家族的苦乐兴衰、得失荣辱展开,讲述了一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的人生经历,在极为广阔的背景上展示了当代人生活的情致与状态。这部书的出版,可以说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多项“第一”:第一部字数最长的纯文学作品;第一部字数众多却一次性推出的作品;第一部作者用二十年时间不间断创作的作品。
  同时,这部书也是我们迄今所知的世界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难怪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用“史无前例”这几个重磅字眼来形容该作品的整体出版。
  由此可以看出,《你在高原》这部卷帙浩大的纯文学作品,确实是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小说史上的一座“高山仰止”、难以逾越的新“泰山”。
  二、“行者无疆”精神的高度体现
  对于这部小说的创作缘起,张炜曾经表示:“它源于我的挚友(宁伽)及其朋友的一个真实故事,受他们的感召,我在当年多少也成为这一故事的参与者。当我起意回叙这一切的时候,我想沿他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全部实勘一遍,并且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必要落实的、严密的计划:抵达那个广大区域内的每一个城镇与村庄,要无一遗漏,并同时记下它们的自然与人文,包括民间传说等等。这是一部行走之书……”
  因而,这部书也就成了张炜生活的一个艺术的记录和极好的注脚。与其说他是在“写小说”,毋宁说是在“写人生”。从1987年开始,为了准备自己这部大部头的“行走之书”,他甚至自修了考古学、植物学、地质学、机械制造等等偏僻的科目,用大量的时间,走遍了中国众多的城市与乡村,单是搜集的民间资料,就有满满几大箱子!这种“行走天地”的实践考察,给张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创作灵感。他把自己封闭在深山陋室中,不停地写作,即使是生活的困顿与挫折,也仍然阻挡不了他向高原前进的步伐!夏天的酷热,冬天的严寒,陋室外的噪音,最简单的饮食,这些都无关乎他的追求与信仰!他宛若岿然不动的泰山,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守着自己那份巍然……
  有人形容张炜的这部《你在高原》是一部“走遍大地之书”,没错,这就是一部“行者之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张炜则不但是“读万卷书”,更是“写万卷书、行万里路”。二十余年锲而不舍的坚持和追求,也恰恰是张炜先生“行者无疆”精神的高度凝练与体现。这不但是一种理想与精神的追求,也是一种对充满实践与体验的“行者”精神的追求。古有李白仗剑去国,周游天下,诗歌美名天下传;而张炜,显然也继承了这一千古文人的优秀传统与追求。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某种本质上来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张炜先生能够以“行者”之姿,在几十年前就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仍然能够躬耕文学于生活中,从生活中孜孜以求的汲取文学的真谛与营养,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而是历经繁华与波折后的再升华,是作者高度的文学觉悟与自身才华及毅力的一次集中迸发,反映了作者对文学本质与灵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更何况,身为省作协主席的他,有时候可能也会“俗务缠身”,这更需要他的坚持与努力!
  同时,深入到生活的“行者”精神,也给作者带来了无穷的创作动力和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另一方面,亦使这部作品在文学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顶峰。
  三、文学艺术上的新的巅峰
  张炜的这十册大集《你在高原》,虽然总体上是一部浑然一体的长篇,每册在艺术手法和文学风格上却是千姿百态,风采各异,令人叹为观止。是的,我们很难相信这些姿态各异的风格与手法,能够如此完美地融合于一部作品。比如《鹿眼》中的魔幻主义、《曙光与暮色》中的结构主义、《人的杂志》中的梦幻和意识流等等。而《忆阿雅》则以物喻人,充满一种梦幻般浓浓的人情味。有人认为《你在高原》“几乎囊括了自十九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试验”,在这里,最传统与最新潮的风格流派交汇,古典与当代撞击,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生共存……构成了一个荦荦大端、多才多艺的艺术世界。
  这是一种极难的艺术创造。在文学创作上,不同的人,叙写不同的事情,可谓简单;而由同一位作者,在同一部长篇作品中融合这么多的流派与手法,却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正所谓“同而不同”。同样的作者、同一个长篇,结果却写出每一册、每一分卷与众不同的风格与个性,写出每一册独特的艺术魅力,写出独特的“这一册”来,可谓真正表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素养与灵活驾驭文字的独特本领!
  《中国作家》杂志在张炜《你在高原·荒原纪事》的“编后记”里曾经说过:“张炜不仅继承了十九世纪托尔斯泰、雨果等文学大师的创作传统,而且努力吸纳了二十世纪普鲁斯特、穆齐尔等现代主义巨匠的精髓,呈现出炫目的艺术魅力。”这的确是一种中肯之论。我们相信,张炜先生这种独特的艺术实践与创造,必将给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并为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
  四、现实主义立体视角的深刻展示
  这部《你在高原》,从总体上来看,洋溢着一种浓郁的现实主义精神。这完全是得益于张炜“行者无疆”精神贯穿于自己整个文学创作中的缘故。其丰富的民间考察经历,赋予了张炜作品现实主义的厚重基础,从而使其作品达到了一个现实主义的新高度。
  我们观察其整部作品,便发现小说是通过记叙主人公宁伽不断探究父辈以及自己家族的经历而展开,通过这样一根主线,塑造了形形色色各式的社会人物,诸如企业家、艺术者以及处于社会底层的各类社会小人物,如农民、打工者、流浪者等等,从而在一个非常宽广的立体视角下,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这种现实主义的传统,正可谓是中国文学除浪漫主义外的重要“另一翼”。而现实主义在揭示和批判社会生活的深刻性上,也正是其他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这是因为,文学不仅仅是文学,它还有更重要的社会功能。揭示现实,并为之塑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这是文学所不能放弃也不应放弃的一份历史责任。而张炜先生的《你在高原》,已经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
  张炜先生的这部煌煌巨著,甫一出版,在社会上就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是,这部长篇所蕴涵的文学与艺术价值,以及其社会和文化的东西,却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因而值得更多的人去探究、去发现。因笔者能力所限,先谈这几点感性而肤浅的认识,求教于诸位方家。
  
  
  
  
  (冰虹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73165)

迈向人生新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