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家常课的内涵
语文家常课就是教学思路简单,效果极为实用的课。黄厚江老师在《新课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一文中,从本色语文思想出发提出了“家常课”的概念,并为这种课拟定了三个标准:①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可以这样教;②每一个具有基本素养的教师都可以这样教;③每一所普通学校的学生都可以这样教。家常课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教学资源、时间等,一切从简,一切自然,一切都不搞花架子。
(一)简单——让复杂繁琐让路
现在,不少的语文课教学思路复杂、繁琐,搞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语文家常课教学思路简单,丢弃了繁琐的教学思路设计。
(二)实用——让花拳绣腿走开
如今,不少的语文课俨然成为“表演课”、“课件放映课”,花拳绣腿多了,学生的收获少了。语文家常课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语文素养和收获。
二.语文家常课的课型
(一)导、感、品、拓课型
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课型,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导入课文
俗话说,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第二步:整体感知
这是走进文本的起始阶段。整体感知要出示明确而集中的问题,其层面可涉及情节、线索、写作方法、主题等。问题数量:一般为1—2小题;时间:一般为5分钟。
第三步:赏析品味
这是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环节,是课堂上教师教学机智与学生思维火花迸发的环节。其主题是:“潜入文本,发掘思维。”其基本流程是:教师出示精细化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逐一展开个性思维、小组研讨、个性表达、课堂思辨、教师归结等几个环节。
第四步:拓展延伸
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关键期。拓展的方式可为辩论、交流感悟、讲演等,也可相机而变。拓展的目的在于知识的迁移或补充。
(二)说、读、论、评课型
文言文、古代诗词教学可采用这种课型,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步:说
即说背景、说生平、说自己的感受等。“说”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它因事生情,能生动导入,能激发情感,能深入内在。
第二步:读
即阅读、朗读、诵读。“读”是文言文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它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第三步:论
即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全班讨论、进行师生讨论。问题在讨论中愈来愈分明,认识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对于培养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是大有裨益的。
第四步:评
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评讲评点,或学生之间互相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答学生问课型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的素质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切入口。学生有疑则需要教师来解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老师解答之前,不妨先让其他学生发表见解,老师再作适当补充。该课型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切忌出现模糊的回答,令学生无所适从。
(四)作文演讲课型
张家璇先生曾说:语文课的课堂结构也应该相应地改革,至少要保证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能主动地学好语文,改革目前还普遍存在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受此启发,我增设了“作文演讲课”。请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来进行演讲,说出审题、拟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的过程,这比教师空洞的理论说教更富感染力、说服力。此外,也可尝试差生演讲,师生共同为之诊断病因,对症下药,这对提高差生作文水平大有益处。
三.怎样才能上好语文家常课
(一)备课要“透”
语文家常课不需要提前太长时间准备,但教师对教材理解的程度要深,教师对文本应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对文本由浅入深的解读过程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预留了资源和分寸,只有这样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才可能循序渐进。
(二)上课要“实”
叶澜先生认为:一堂实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扎实的课。对学生学习来讲,初级的意义至少是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就是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而是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
(三)课后要“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课后,教师要对家常课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有效等等。
周文忠,教师,现居江苏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