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1期 ID: 141935

[ 薛在秀 文选 ]   

《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教学设计

◇ 薛在秀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等词语,积累语言;
  2.阅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鲜明特色及民居文化,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说明和生动形象描述的方法。
  教学策略
  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阅读课外书刊、向长辈询问或查阅“品德与社会”等渠道,搜集并了解关于中国民居的相关图文、音像资料。
  2.教师制作《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PPT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师生做导游,共享生活经验,使导入生活化。
  (设计意图:从生活引入课堂,作为课堂的起点。)
  1.师做导游,提取生活经验中对民居了解。
  师:同学们,老师平时很喜欢旅游,旅游就是走近生活,亲近大自然,了解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今天老师想当导游,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去旅游三处景点:“藏族碉房”、“陕北窑洞”、“羌族的碉楼”居住的房屋特色。
  2.生做导游,提取生活经验中对民居的了解。。
  同学们,你们去哪旅游过,能说说你见到的民居的居住的房屋特色吗?
  3.播放凤凰台的《本色客家人》,了解客家人的来历。
  板块二:联系生活学习生字词。
  (设计意图:据学生学情三分之一的学生字词不过关,重点对后进生检查掌握情况,通过词语说话,走进生活。)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学生读。
  师随机纠正。
  2.运用“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相处”三词联系生活说话,要求把一句话说通顺、说清楚。
  3.自由读课文。注意刚才学的字词。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朗读。
  板块三:小组创意学习。进入文本,了解民居的建筑文化和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降低教学重点的难度。分小组学习培养合作能力,带动好、中、差各层面的学生参与教学。)
  1.小组长组织小组:
  (1)小组讨论创意学习方法。
  (2)按准备好表格要求,合作读课文。
  (3)小组成员分工,填表格。
  2.小组创意汇报。
  分工汇报表格的填写。
  师相机出示幻灯表格:(略)
  师相机点评、引导、总结。
  板块四:深入文本,思考质疑,感受中国民居文化的丰博。
  (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内涵,更进一步了解客家民居的特色。)
  过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1.读一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2.读第2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3.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4.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板块五:运用文本,提炼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文本的功能,总结出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知识。)
  过渡: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客家民居写得这样的生动、准确、科学有趣味性呢?
  (用导游或扮演角色介绍民居,迁移表达方法)
  板块六:迁移方法,练表训说生活化,走出文本,延伸感受中国民居文化。
  (设计意图:走出文本,进入生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的方法,表达生活中自己经历或观察的民居的生活,使语文课堂回归到生活。给学生提供创意的生活化氛围,使学生在勤学、乐学、善学、实学中发现生活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创造生活的美,实践生活的美,散文化的生活。)
  链接社会生活创设鲜活课堂,分享生活体验感受民居特色,模拟角色介绍进行常态练笔。
  板块七:师总结,引导学生怎么在生活中观察民居的特色。
  师:同学们,一种建筑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深厚的积淀,精神文化久远的积淀。几千年的民居文化灿烂辉煌,向世人展示出无穷无尽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学者云集参观和研究。真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板块八:作业入生活,表达生活经验。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民居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文章。
  
  薛在秀,教师,现居甘肃永登。

《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