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1期 ID: 141917

[ 杨立民 文选 ]   

关于优质课堂教学的探索

◇ 杨立民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理念和行为都是新型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也应该有新的内涵和外延。广大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既要继承和发扬,又应该创新。“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课堂因为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匠心呈现出勃勃生机。
  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整个改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必须把过程、环节、细节当做改革的关键,构建一种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多种媒体的功能优势得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得以完整和准确把握的新型教学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与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相关。优化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注重基础性内容与发展性内容的协调与统一。基础性内容,强化知识与技能;发展性内容,强化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培养情感为重点的良好的社会素质。课堂教学的重心就在于把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情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力求做到结合教材资源,贴近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科学无误,详略得当,凸显重点,突破难题。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会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实在,真正学到了知识。
  美化课堂教学方式
  优美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充分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完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力求科学化、艺术化,它重在解决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三个方面的问题。由此推出,课堂教学的策略在于激励性教学、自主性教学、探索性教学。
  理想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老师式的学生”,教学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崭新的、多元的。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学习形式。虽说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有着明显、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从核心理念出发,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应该是学习方式转变的最为关键性的内容和要求。广大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引路人,更是广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并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生很会学,而且学会了。从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师生保持着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流状态,学生的思维状态被激活了,老师没有对学生形成认知干预,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了,学生有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收获。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断更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常新的感觉。这样,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学习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教师的课堂就不会是“一潭死水”,课堂上会经常是高潮迭起,一朵浪花接一朵浪花。这样的课堂会促使学生喜欢学习并热爱学习,而且对讲课的老师也会“情有独钟”。
  简化课堂教学线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常常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常用的接受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通过发挥各种方法的长处和优点,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线条的最简化。
  教学活动如何发起,展开,最终又怎样结束,这与教师独具匠心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密切相关。通过教师对教学线条的总体设计,可以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艺术。流畅的过程、清晰的条理、简洁的线条,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上课是一种享受,其乐融融。
  优质的课堂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藩篱,寻找教学创新的金钥匙,闯出教学探索的迷宫,分享教学艺术的经典智慧。
  为什么学生的脸上写满了笑容,那是因为他们在欣赏课堂;为什么学生的眼里盈满了泪水,那是因为他们在热烈课堂……
  
  杨立民,教师,现居湖北建始。

关于优质课堂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