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1期 ID: 141904

[ 柯艳萍 文选 ]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

◇ 柯艳萍

  小学语文阅读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回想我们当年上小学时受到的教育,教师往往是“人云亦云”,完全在思维上主宰了我们,学生所担当的是“知识接收器”,学生想法不能得到有效表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无法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意识。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传统的教学经验、过程和方法,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一.开放式教学的价值
  开放式阅读教学要创设质疑问题的情境,开放思维的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独立思考。可以说,开放式阅读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阅读的需求特殊性和阅读的心理、方式等因素。
  (一)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让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才能在课堂上敢说敢想,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师生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易沟通,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每个学生的体验不同,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重视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就需要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有利于改进传统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
  (三)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阅读如果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我们不敢想象,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没有任何需求,仅凭毅力可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阅读量,即使完成了,也是事倍功半,有了兴趣,才会有阅读的快乐。
  采取多样化阅读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低段的儿童,可选那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等。这样就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会有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二.培养创新为目标的开放阅读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开放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这位老师,那么他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教师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应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确立开放式教学目标
  开放性教学是把教学目标分成基础目标、弹性目标和发展目标,例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基础目标是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弹性目标是教育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鸟的家园中自然和谐的韵味;发展目标是学了课文后让学生思考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自己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分层要求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突出学生的个性,以保证开放阅读的有效性。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
  在阅读教学中,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动。再如《鸟的天堂》一文,教师就可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体会鸟类世界的平和状态,使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将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学过的内容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柯艳萍,教师,现居福建石狮。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