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提出]
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我巧妙处理了学生抄袭作文的问题,既保全了抄袭者的自尊,又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我感受颇深,愿将这节课得到的启示与各位同仁共享。
[案例描述]
有一次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了几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惊喜之下就决定在作文讲评课上让学生欣赏评析这些作文,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分享这份喜悦。可事情却大出我的意料。
那节作文讲评课,学生们同往日一样兴趣高涨。我先从整体上讲评了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接下来是备受学生关注的“佳作欣赏”环节。我点名表扬了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让他们逐次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室里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就在欣赏第三篇作文时,我发现教室的秩序显得混乱不安,我维持了秩序后,让那个同学继续读。就在我走下讲台巡视的时候,一个女同学从桌子上伸过一本语文辅导书让我看,我仔细一看,发现正在读的文章和辅导书上的这篇作文丝毫不差,可是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有这本辅导书的啊﹗我回头看了看讲台上已经读完作文的那个同学,她此时已是面红耳赤,低着头走下讲台,走向座位。
面对此情此景,我该怎么办呢?是把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叫来声色俱厉地“审问”一番,然后狠狠地批评一顿,还是撇开不管,若无其事地上自己课前准备的内容?我明白,采用这两种方法都不能保护这位学生的自尊心,都会让这位抄袭作文的同学的心灵受到伤害,在同学面前永远抬不起头。作为一名教师完全有责任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得到健康的成长。经过简短的思考,我突然生出一计。
“同学们,你们认为刚才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好极了,水平真高……”学生们边笑边说。
我知道这笑的含义。此时,抄袭了作文的那位同学眼泪都快出来了,低垂的头注视着桌下的双手。
为缓和这种局面,我接着问:“那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为什么?”
由于大部分同学都已看过这篇文章,这时已按捺不住,几个同学举起了手,并站起来高度地评价了这篇文章,其中也有很多同学议论这篇是抄来的作文,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发生了转移。趁热打铁,我接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到了几篇优秀的文章,而且还懂得了如何去欣赏一篇好文章。今后我们要多给同学们开展类似的活动,好不好?”
“好!”
“那么,今天给我们推荐这篇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该怎么办?”
“感谢她!”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从此以后,我将班里的“课前五分钟活动”改为“向你推荐好文章”,文章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作文书上找来的,读完后可向听众提问题,也可以由听众进行一些简单的议论。这样,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且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欣赏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是一场“化干戈为玉帛”的遭遇战。
不久后的一天,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老师,我想对您说》,在这位抄袭作文的同学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老师我想对您说,谢谢您,谢谢您那天帮我挽回了面子。那天,当同学说我的作文是抄来的时候,我羞得无地自容,后悔莫及,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可您不但没有批评我,而且还引导同学们感谢我,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写好每一篇文章,以报答您对我的教育之恩。”
[教学随感]
初中学生的心理是相当脆弱的,稍有不慎就会刺伤他们,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一片阴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学生年幼,难免出错,当学生有了错误,是暴风骤雨般的训斥一顿,还是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爱学生的一杆标尺。我不忍心让那个因抄袭作文被揭露而已经“羞愧地低头不语”的学生进一步再受伤害,但也不能纵容学生的错误。因此融严格于宽容之中,巧妙转换话题,事实证明我成功了,不仅让全班学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境界,而且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由此看来,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因势利导,巧妙处理,以免影响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
杨建霞,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