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方法之一。纵观鲁迅的短篇小说,其中不乏传神的动作描写。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是《故乡》中描写杨二嫂形象的一段文字。在这里,鲁迅没有用多少笔墨,却逼真传神地勾画出杨二嫂的形象及灵魂。通过“搭”、“张”等动作,刻画出杨二嫂一副骂街的架势,使这个略显放肆的泼妇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药》中的华大妈明明知道钱放在枕头底下,却“掏”了半天,老栓将钱抖抖地装入袋后,又“按了两下”。一“掏”一“按”,就把穷苦人家积攒的艰难,对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的珍惜,以及为儿子治病的疑虑和希望,囊括其中,使读者一下子感到了这包洋钱的份量——它系着华老栓一家三口的命运。在“古□亭口”,康大叔接钱时,先是“摊”着大手,继而“抓”过洋钱,最后还“捏一捏”。在黑暗中,我们尽管看不清他的神态,但从“摊”、“抓”、“捏”三个拿钱的动作中,分明看出一个凶狠蛮横、贪婪无耻的刽子手的嘴脸。
《孔乙己》开头描写孔乙己出场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望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在这样一片嘲笑声中,孔乙己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然后“便排出几文大钱”。
这里的“排”是属于孔乙己的特有动作,一字就把人物的地位、身世、性格和盘托出。“排出九文大钱”即用手一枚一枚数着排放下来,孔乙己用这慢吞吞的动作,既掩饰了内心的不安,同时也表示他对这九文钱的珍惜。另外,孔乙己身材高大,用“排”字还表现出他把钱一个挨一个地往柜上放的姿态和付现钱从不拖欠的好品格,这和后面的“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时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人矮了半截,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这足以表明他已陷于穷途末路的狼狈境地。从“排”到“摸”,言辞极简,观察极细,寓意极深,容量极大。这两个传神的拿钱动作,像两个对比鲜明的电影特写镜头一样,把孔乙己推到了我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可怜可悲又可嫌可恶的悲剧形象。
在《一件小事》中有这样一段精细的描写:“我没有思索地从外套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一个“抓”字,准确地体现了“我”目睹车夫毫不踌躇地承担车祸的全部责任后的激动和感愧的心情。“抓”这一反常的拿钱手势,正是“我”思想变化的必然动作。作家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从一刹那的表现中,一笔勾出人物的内心波澜。
在鲁迅的小说中,传神的动作描写不胜枚举。可以说,在利用人物的动作描摹人物形象方面,鲁迅先生既有“点睛”的奇才,又具有“画手”的神功。他以俭省的笔墨写出人物的性格和品性,在简约中显出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厚。
梁宗扬,教师,现居江苏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