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文学素养、思维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语文教师重视学生课堂写作能力的训练,家长关心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绞尽脑汁写了许多作文,教师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批改学生的作文,可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不明显。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写作的激情,看到作文就感到头痛。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在此,我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首先,学生可以从语文教材和语文读本中积累写作素材。选入语文教材和读本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大家的经典名篇。如果教师在平时讲授这些经典名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品味并在写作时模仿文章的语言,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些语文教材和语文读本中的故事,就能在考场作文中为自己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其次,我们要重视学习好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并从中积累写作方面的素材。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从其他学科中积累写作素材,考场上就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再次,我们要多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并做好阅读记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报刊杂志时,择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和经典的事例。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积累一些写作素材。网络已经成为我们了解时代和社会的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知识资源宝库。如果学生能利用好这个知识资源宝库,就能为自己积累一些写作方面的材料。最后,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自己对日常生活情景的观察,记录下自己对这些日常生活情景的感受,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作者除了平时要从生活和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积累的写作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去审题立意,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有新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同一件事时,如果我们对其的观察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现在的考场作文题目,大多是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例如2010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是一道图画材料作文,就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漫画上有四只猫,它们的神态各异。其中三只猫坐在餐桌前,而第四只猫离开桌子去捉正在逃跑的老鼠。考生在写这篇作文时,在仔细观察漫画的前提下,通过其中的一只猫的动作神态并结合社会现实来构思,就可以写出一篇立意深刻的优秀作文。因此,学生除了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多积累写作素材,还要在写作时善于利用手中积累的素材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角度地构思,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面对同一道作文题目,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见解不新颖,没有个性,而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笔者认为除了学生在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上存在差异外,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审题立意上等方面存在差异。
那么,高中生在进行写作时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有新颖之处呢?首先在开始动笔写作文前,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构思来确定作文的内容,并由作文内容确定作文的题目。而作文的题目,是作文内容的眼睛。拟题新颖的作文,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所以作文拟题一定要新颖。其次,要对自己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挑选,要选择那些对表达作文主旨有用的素材,同时要避免使用大众化的素材。最后,根据所选择的素材从多角度地去审题构思,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此外,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也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所具备的特点。千篇一律的语言,不仅会影响作文的表达效果,而且会使读者在阅读时感觉乏味疲倦。因此,学生除了在拟题﹑选材﹑构思等方面要创新,还要在语言表达方面做到力求创新。
积累写作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多角度观察生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因素,审题构思立意的创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高要求。总之,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探讨的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颜锟,教师,现居湖北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