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9期 ID: 140680

[ 齐昌英 文选 ]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 齐昌英

  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摆在所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展开:
  一.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应当从教师抓起
  我们在谈论教师时,往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的职能,即教师是传到授业解惑的主体,但是往往忽略了教师同时也应该是被教的对象,只有教师的素质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应当从教师抓起,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阅读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全面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完善教育类课程设置
  各类师范类院校是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因此,当教师还是一个学生时,就应当完善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置,注意培养师范类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为将来这些师范类学生走向教师岗位奠定扎实的阅读基础,只有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广博的阅读面、知识面,才能引导学生自主性阅读。
  (二)加强教师职业培训
  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升自己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很多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但是只满足于讲解教材,自身的阅读面没有任何提升,更是无法要求学生重视阅读了,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使教师认识到加强自身阅读面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在思想上重视阅读,在行动上加强阅读,才有足够的能力和热情去引导学生阅读。
  (三)健全教师评价机制
  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主要是通过考察教师所在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考察机制使教师在客观上缺乏创新阅读教学的动力。因为教师只需要把握好对教学成绩影响较大的环节即可获得较好的评价,但是阅读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比较间接的,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注重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这种素养和能力并不能在短期的考试中看出成效,却能在长期上影响学生的长期发展,但是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却无法体现出教师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将阅读教学的成效等软指标也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这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才会重视阅读教学、完善阅读教学、发挥阅读教学的实效。
  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应当充分贯彻学生为本的原则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阅读教学现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十分淡薄,学生阅读主要是基于应付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而并未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故而阅读成了僵化的、死板的阅读文本,而缺乏灵性和活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着手改变这种阅读教学领域的沉闷现象,要通过各种途径,例如通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如演讲比赛,为学生讲授演讲的技巧,寓教于乐,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无穷魅力,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收获阅读快乐和无限的知识。
  (二)提倡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的共性,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个性,要防止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现象。对于老师而言,不能仅仅满足于阅读教材,要不断丰富阅读资源,搜集各类课外资料,提升自我的阅读广度,只有教师拥有了足够的阅读面,才能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并引导他们在个性化的阅读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并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促进学生自主性阅读
  终身阅读应该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习惯。在这样一个信息极度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信息的日新月异让人们必须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共识。因此,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一个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引导学生自发性的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为只有学生实现了自主性阅读和自主性学习,语文阅读教学才算发挥了实效。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经典书目,指导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性阅读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在充分扩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逐渐养成自主性阅读的好习惯。
  综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只有从教师做起,并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才能充分提升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才能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实效。
  
  齐昌英,教师,现居河南内乡。

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