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9期 ID: 140685

[ 任发勇 文选 ]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新探

◇ 任发勇

  教育界各学科都积极响应新课程的改革,使用重新修订的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修改后的教材,编排进大量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强调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还增加了课文分量,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教学的好坏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虽然国家现在已经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但为了让学生能进入教学条件好的中学,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老师仍带有“应试”教育的意味。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考试中占有一半的分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过分强调字、词、句的熟练掌握,从而弱化了课文通篇语境感悟,也忽视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忽视对阅读兴趣的培养
  虽然新课程改变的实施得到了广大响应,但其课堂改变并不大。教师的教学成绩仍以学生成绩为指标,为达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指标,课堂上教师只强调学生考试需要识记的内容知识。至于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则探讨较少。
  3.学生缺乏阅读的积极性
  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阅读的较少,甚至没有对阅读的需求量欲望。而课堂中,教师也只注重课文知识的教学,令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课本内容学好,就等于把语文学好。但并非如此,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习惯,他们的语文素质也无法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教学要返璞归真
  所谓返璞归真,也就是突出语文教学的本质。它不是简单的应试教育,而是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重视对学生语感、理解、模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强化语文的积累。课堂上,注重强化读写整合,加大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创造情境让其迁移所学知识。
  如:《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作者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加上各种写作手法,让我们似乎亲临其境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景,形象生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有旅游的经验或机会,在阅读此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景色的特点、手法。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一些小时间,积极鼓励有旅游经验的学生做口头写作,描述一下其游玩的地方。或者,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把这篇课文的知识迁移到另一情境中。
  2.注重激发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阅读的兴趣,学生学习才会更加积极、主动。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乐于其中。如:每月、每个礼拜举行一次读书活动或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读到有趣的故事或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然后,大家可以对此故事或文章进行讨论,并请学生说说文章有趣的地方在哪里。老师可以先示范一个,然后让学生自由进行。此活动没有对错,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同时,也大力鼓励少发言的学生发言,让同学在活动中体会阅读的趣味。
  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荔枝》一课,老师可先通过导入,吸引学生的好奇。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给学生呈现几张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以往所学知识,用简单几句话来描述一下荔枝。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荔枝的,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手法,尝试描述其他水果。
  3.阅读积极性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占有主动、内部作用,教师、家长的教导只是起辅导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习、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的效果肯定事倍功半。因此,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绩。
  新课改所使用的教材,把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略读和选读课文可成为教师培养学生阅读积极性的资料。教师可以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表现最优秀者给予奖励。教师可以选择边幅较短的课文,并把其中容易错的字挑选出来,改为学生最常错的字。如:“元旦时,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冰马桶(兵马俑)”。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交流,相互阅读其作文或日记,学习对方写作的优点,有疑问的地方向老师请教。通过定期的合作性学习,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任发勇,教师,现居江苏建湖。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