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9期 ID: 140684

[ 吴加明 文选 ]   

九年级语文教学的三个重点

◇ 吴加明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好语言基础,语言积累是语文最重要的基础,只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才能用词、连句、组段和谋篇。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头戏,甚至对英语阅读产生影响。花费时间多,成效少是目前教学老师的苦恼。语言基础和阅读把握不好,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思维,它们是一条线上的两个环节,因而做好这些工作,必须保证有清晰的头脑。在最后的阶段帮学生提一提,拉一把。
  1.分系统
  任何一个学科内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语文虽然相对于数理来说比较松散、杂乱,但是语文学科同样存在严密的系统。横向式的知识结构,从表面上来看,各知识点之间是松散的,每篇教材之间联系也不紧密,根本不能在头脑中理出系统来。但事实上,经过改革的教材,如苏教版教材中各个知识点之间都是经过专家认真挑选,层层递进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些知识点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也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一般都可以分为这几类教学内容:(1)背诵篇章、文学作品、文言文;这是基础语言类的;(2)修辞、语法、意境,这是方法类的;(3)阅读现代文,这是阅读类的。这三类是紧密联系,层层的,在九年级复习教学时,要把握轻重,重点突出,按照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的能力来安排课程,具体分析、合理研究、把握趋势。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首先可以把需要背诵的文章放在前面来复习,这样可以为背诵赢得充裕的时间,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以往刚开始忘的最快,后来遗忘速度趋于稳定,所以这种复习是符合记忆规律的。其次就是文字、修辞和语法的复习,因为要想顺畅的阅读,掌握文字语法对理解句子是至关重要的,这个环节没有打好,必然会为复习教学埋下后患。最后就是对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可以通过分册,分段,分内容来教学,让学生对三年所学的课文能建立相关的联系。
  2.握规律
  对课文的复习教学,不能孤立的讲解每个句子。因为她不是为了学习课文而讲解课文的,而是一个单元系统里的一个子系统。因而教师要立足系统,帮助学生寻找关系,区别,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复习教学只是简单告诉学生答案,学生机械的背诵答案,在考试的时候只要题目有小小的变化,学生便会手足失措,无法应付。只有真正掌握了语文内部规律,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必能考到好成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如议论文,由于九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觉得比较难理清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提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苏教版中的一篇《学问和智慧》是九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议论文。作者紧随题目,先论述了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接着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文末顺利成章提出作者的观点:我们不仅需要学问,我们更需要智慧。这是一篇典型的论文,结构非常的清楚,教师要教会学生找到这条线,不仅对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更能锻炼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技能。
  3.抓重点
  在九年级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加的突出,学生不能还光是听、想、看,这些静止的重复,还要动起手来,有重点的加强练习。在编排练习内容时主要可以以课后练习为准,把它们分好类,学会一类便可触类旁通。如修辞手法上,挑选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断练习,让学生指出所有用到的修辞手法,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用夸张的说法来说明天气的干热,句子没有直接说热,却让我们感受到那种难以忍受的热。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在他们积极的投入中活跃起来,能够对学习掌握的语文规律运用自如,对各种各样的题型了如指掌,提高语文能力。学生为主体教师虽然退居二线,但还是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评价,如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努力做出积极的评价,以及困难的地方做出疏导,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
  复习不是盲目的搞题海战术,教师在九年级复习教学中要明确好训练目的,正确引导学生,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要对考试大纲有准确的把握,了解考试的动态和考查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的信心,取得好成绩。
  
  吴加明,教师,现居江苏建湖。

九年级语文教学的三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