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9期 ID: 140718

[ 魏君海 文选 ]   

作文教学的有效做法和经验

◇ 魏君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语文教师及研究者们都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出了不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好做法和好经验。笔者在教学中也摸索总结出几点做法和经验,希望这些一隅之见能抛砖引玉,与更多的同仁共同关注作文教学的发展。
  一.多实践、多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文章的本质,是对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一方面生活的本来面目是丰富多彩的;另一方面学生们在作文中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活动范围日益萎缩,精简成“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现在,许多学校的春游没了,学生们也没有了盼望的喜悦,没有了放飞心情的自由,也没有了亲近自然的惬意,更没有了集体活动的畅快。学生的习作中有太多的“我哭了、我笑了、我茫然了、我愁、我苦、我痛等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以自我中心的圆圈中孤芳自赏,他们仅有的一点点情感的体验,因一次次的触摸而无限的夸大,越发的多愁善感,越发脆弱的不堪一击。“家事、国事、天下事”而今只剩“家事”可写了,这就造成了他们的胸襟不够宽广,视野不够远大。作文训练久了,内容和语言就乏味陈旧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而然就没有了。
  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实践是知识的源泉,老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作文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作文的灵感。
  笔者一直努力做好以下事情:每个早自习,给学生念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提高他们听的能力;每节语文课前,给两位学生一次课前演讲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两周写一篇专题作文,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一月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收集、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黑板报,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热情;每年深秋带学生走出校园,百里远足,爬山看景,既培养了集体意识,坚韧品质又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觉得有许多事情要诉说,有许多感触、情绪要宣泄,通过作文这样的一个渠道,来表达心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了,有事可写了,自然就不怕写作文了。而且借助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二.多观察、多引导,才能丰富写作素材
  如果说,多实践,多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让学生“爱写作文”,那么,多观察,多指导,是教学生“写好作文。”
  “多观察”是对学生而言,即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多指导”是对教师而言,即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教师告诉学生写作文要贴近生活,写真事、抒真情,要注重观察,这只是讲道理,或者说是传授知识,这远远不够。你要为他设计出贴近生活、观察生活的具体行为,引导他积极地、主动地去关心社会、关心人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去发现可“观”之“物”。长期坚持这样做,才能使他们的生活触角日益敏感起来。要让他们在有效而明确的“观察行为”中去感悟事物的特点,生活的特质,从而获取写作的素材,积累感情资源。
  老师的引导、指导还应体现在观察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同类事物的不同之处,突出事物的不寻常之处。这样,才能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现实和事物中,“观察”到那些不同寻常的东西,发现写作的素材,丰富写作的内容,这样才能写好作文。
  三.作文批改,多找优点,作文评讲、多念范文、优秀片段,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成就感
  作文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教学过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作文批改中,无论是教师批改,还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组织学生、自主修改、相互修改、集体修改等,都应在学生的习作中找出他的优点,闪光点。作文评语的肯定,既是对学生写作中优点的表扬,也是为鼓励他下一次写作文,努力向这个优点发展得更好。
  作文的讲评,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选佳作当范文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在选佳作时,教师可以选择优秀作文来作榜样,也可选取非优秀作文中的优秀片段来范读。鼓励学生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将对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亮点,并不排除教师指出学生作文的遣词造句、立意篇章上的毛病。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基本水平均能做到文体通畅,中心明确;少数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教师当面批改效果会更好,而且这样也会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达到以改促写的教学目的。
  
  魏君海,教师,现居湖北保康。

作文教学的有效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