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机制的改革,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自然、和谐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要做到多元化,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准确评价平时作业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必须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在对学生平时的作业的评价中,教师要认真仔细的进行批改、记录,这也是教师对学生实际水平进行了解的最直接的资料。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等级记录的方法,按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数量分为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差就是不及格。对作业的评价可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比如识字、写字、拼音、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教师在评价后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辅导和交流。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教师可把作业分发给学生,然后一起对作业进行批改,最后整理出来做记录,教师需要再查阅一遍,做到客观公正,学生可以在批改的过程中对作业内容加深理解,对自己的作业可以自我检查,从中肯定自己的学习成绩,对不足的地方也可以及时的改正。到学期末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平时作业的记录进行总评。按照等级占作业批改次数的比例来划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最终再结合期末成绩,可以选定学期学习成绩好的和进步大的学生推荐为三好学生。
二.准确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
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评价传统的形式主要是通过考试来实现,而传统的考试则是以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为主,这一直是考试的主导,这种方法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把死记硬背与题海战术作为了学习的主要方法。所以,要对传统的考核模式进行彻底地改变,打破闭卷式的陈旧考试方式,可以用口试、笔试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内容上打破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部分内容的格局和答案唯一的弊端。教师在命题时,首先要紧扣教材、注重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考核,在此基础上也要突出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上也不能局限于短短的一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可以开卷、也可分堂考。例如口试,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考朗读,教师选择几篇教材内容,让学生随即抽取进行朗读,根据朗读时的顺畅程度进行评价。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看图说话进行口述,或做简短的发言,教师根据顺畅程度、思维的缜密性等作出评价。对基础知识的试卷考查,可以在传统打分机制的基础上制定等级差,根据一定的分数划分优、良、中、差级别。
三.准确进行综合评价
在学期末尾时,教师要安排对学生语文整体素质进行综合的评定。评价的方法是在知识考核、知识运用和平时作业的基础上按照分数与等级的转化把分数转换为等级,再根据学生在平时教学中的实际表现情况,确定知识考核、知识运用能力和平时作业三项在总体等级中的比例。根据比例来综合等级,同样是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种等级。
四.准确评价学生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潜能的培养。但是学生的潜能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被激发或提高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各年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评价手段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争取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小学语文中的作文的评价而言,要以生活与写作间的内在联系为评价标准,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教师在出题时要灵活,要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都能有所发挥。例如设计课堂小品,教师规定大概的情节,师生共同参与表演中,然后让学生把表演中的情形写出来。学生可以在表演中观察到一定的信息,甚至在表演中体会到一些东西,写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感受转化成文字表达出来,这也就达到了对学生认知水平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在评价中,尽管有些学生的表达不是很清晰,但是确实是比较有创意的思维,教师要给以高等级评价。
小学语文素质综合评价等级推出后,教师要用积极向上的简短语言进行评语。一方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个性、兴趣及创新特点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学中要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苏祖艳,教师,现居河南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