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6期 ID: 140421

[ 郁红剑 文选 ]   

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有效对策

◇ 郁红剑

  多数高中教师都会发觉,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到了高中,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乐于展示自我的越来越少。笔者曾通过问卷、交谈等方式,对高中课堂学生展示环节心理问题,在本校2010届高一学生中作过调查。调查显示,学生课堂展示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满教师提问的内容或方式;二是学生普遍具有怕讲错,丢面子的心理。后面一点在学生中要占54%。
  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内容或方式有意见,这表现出高中学生的思想逐渐趋于成熟。因为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经明显增强。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主体作用和启发式教学的认识是不充分的。他们的思想终究还有不成熟的一面。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爱面子,怕讲错,是自我意识增强的典型表现。他们很在意周围人对自己发言的评价。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处在想做得好一点又怕做得不好的矛盾之中。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展示积极性。为此,笔者作了如下的对策:
  
  一.教师应提高课堂问题设计的质量,调动学生展示环节的积极性
  
  为调动学生精彩展示环节的积极性,教师应努力提高问题的质量,在提问上要了解学情,要考虑提问的适度问题。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如果问题创设全在知识范围内,只是大脑皮层的简单探索,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若提出的问题过高,大脑皮层模糊一片,就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兴趣点,引不起大脑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交错综合,只有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引起最大的兴奋点。”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跳一跳就能达到的区域。在学习《一个人的遭遇》一文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多次写到索科洛夫的眼泪,每次泪水意味着什么,多次流泪有共同的原因吗?”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思考文章的要旨。学生将每次描写泪水的语句进行比较阅读,有了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许多学生分别以相同与相异的角度分析每次泪水的性质和前提,最后能从流泪的各异的表层原因认识到战争的灾难给索科洛夫带来内心巨痛的这一共同的深层原因。“最近发展区”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教师设计问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问题设置在适宜难度上,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利用学生自己的问题调动展示环节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围绕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改变原先提问是教师的专职,学生只有被动问答的局面。学生质疑可主要集中在课前预习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自己觉得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课堂上教师处理学生的提问就能满足于学生的需求,而不是按自己个人的思维去控制所有学生的思维。避免出现学生总担心自己与教师答案不一致的畏惧心理。学生之间的提问也更能达到平等交流的最佳状态,有效地改变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的情形。
  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文本大胆质疑,然后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整合学生的提问,并按认知规律和文本特点合理组合学生的提问,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这样,教师就可以设计出源自于学生需求又激活学生探究潜能的教学思路。例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一课之前,我首先布置学生仔细预习课文。在此基础之上,鼓励学生质疑。我总共收集各个方面的问题近百个。其中,大多数问题是学生真实的、个性化的困惑。这些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这些学生提出个性化的问题比教参和教案上人云亦云的问题更具生命力,更具探究的意义,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三.教师应利用学生互助学习的方式,发挥课堂上积极学生的带动作用
  
  教师应让敢于展示的学生先讲起来,让他们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让其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展示的好习惯。教师绝不可忽视榜样的巨大力量。笔者在每一组里选取2—3个敢想敢说的学生,把讲课的计划和备课的重点问题提前告知他们,让他们提前思考,课堂让他们带头展示或让他们鼓励其他同学展示。
  教师也可以让有特长的学生动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特长,让班级里的学生各尽其才。这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展示的好方法。例如,有的班级学生性格内向,但由于一些学生擅长朗诵,教师就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朗诵的机会。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时,布置分角色朗读,有个女生扮演朱丽叶,感情层次掌握得很好,调动学生展示的积极性。笔者也抓住时机请她介绍朗读体会,并以她的朗读为例,教育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增强学生展示的自信心。这样,不仅使她从成功的喜悦中先动起来,而且还带动了一批学生。
  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研究教材,了解学情,提高课堂问题的质量,努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突出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去展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主动展示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郁红剑,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