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6期 ID: 140424

[ 康吉松 文选 ]   

语文课的时代性需要强化

◇ 康吉松

  语文的工具性一直是学科定位时强调的重要方面,而工具性的重要性能便是为现实服务。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现实,语文的工具性也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结合时代的需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握准时代的节律,适应学生的现实发展,强化学科的时代性特点。
  结合自我认知,上好口头表达课。认识世界从认清自我开始,对自我的错误判断会极大地影响自我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应当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我,设计自我,向他人推介自我。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时候,会在瞬间发现自己的所长所短,在以后的同学交流中会有人对他耳闻的同学信息提出探讨,这也会让大家更好地为自我定位。
  课堂上的自我推介,是将来走向社会、推介自我的演习与预备,是更好地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能量储备,这应当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如果我们的学生有才能而弱于表达,自身的才华总是秀于中而不能形于外,这样的人才不被埋没的概率有多大真的不得而知。如果我们的学生老是因为口讷而被冷用,被闲置,被弱势,我们的语文课是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呢?
  结合现实热点,上好分组讨论课。语文课永远也不应该把学生带到现实生活之外,永远也不能因为课文的因素避开了现实世界。不管课文如何编排,我们的语文课始终应该明白学生是为着现实社会而成材的。我们的语文课很容易因为课文的因素,把学生圈进课本而避开社会现实。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极力避免使学生烂熟了课文而生疏了社会。
  当前的热点有很多,物价高攀,贫富悬殊,环境恶化,医患紧张,就业不公平,食品不安全,市场信息不透明等等。我们的语文课本有这些东西没有呢?有还是没有,谁都清楚,那真叫个一篇也没有的。这样的课文设置不是很容易让学生远离现实,很容易成为书呆子吗?说句半开玩笑的话,语文老师真是太容易成为书呆子了,语文课真是太容易造就书呆子了。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抽时间来关注现实热点,让学生们知道我们社会的大致状况,当大人们谈起有关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不至于瞪大眼睛呆看,贴在身边傻冒样的愣听着。我们的学生应该在现实面前有活力,有见解,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结合生活实际,上好自理提升课。课文中间有几篇是针对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的?答案是“几乎没有”。我们的语文课应当考虑这样的课程设置现状,有意思地开设“补漏”的课程。不少学生不会做饭、洗衣、自主购物等等,而一个人要能够自立于社会生活中,就必须学会这些起码的生活能力。我们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自我生存能力,不管你是不是学生——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做饭主、副材料的准备,洗衣用品的分类,购物的小预算,人情往来的小规划等,这些都要做好练习。一个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必须从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理想的与世俗的情况出发,去应对经常出现的情况,应对偶发的生活事件。学生的生活圈常常远离这些生活真实,在书本的天地里转悠,一旦踏入生活的天地中,我们的学生常会手足无措。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特别关注这样的情况,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解决好相关的问题。
  结合课文内容,上好思想洗礼课。“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个人的思想品性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因为品性有了问题,则漏洞就易出,且麻烦不在小。
  上《烛之武退秦师》,就要上好爱国教育课;上《琵琶行》,就要上好善待现实课;上《包身工》,就要上好忆苦思甜课。我们的课堂,不应只是从课文中来到课文中去,还应从课文中来到现实的思想教育中去。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及时挖掘作品中的思想教育资源:哪一课可以教育学生更加坚强,哪一课可以教育学生更加勤劳,哪一课可以教育学生更会善待他人……这样的做法不是很好的课堂方向吗?我们的素质教育不也是特别强调这些吗?
  语文课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更多地考虑社会发展方面的实际,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关注自我的合理设计,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将来发展,让他们不过多过深地潜入文字的世界而走不出来,成为文字的附属品,成为书气有余、能力不足的书呆子。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少是需要语文课来完成的,这是语文课的神圣之处,也是语文课的荣光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与现实的关系,关注现实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强化应有的时代性。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在学生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走在现实世界里,让语文课在学生的一生中都能够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价值来。
  
  康吉松,教师,现居河南省固始。

语文课的时代性需要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