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6期 ID: 140469

[ 王东生 文选 ]   

让语文课堂成为创新精神培养的殿堂

◇ 王东生

   王东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张家港市首批名教师,苏州市职业教育学会教育科研分会秘书长,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现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教育分会副秘书长。一直致力于学校教学管理管理和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先后承担主持了省市级课题5个,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0多篇,编著出版了《走进阳光》、《写作素材与佳作赏析》等书。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各科教学的一项重大课题,是每位任课老师的重要职责。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堂教学,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三段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导入——讲授——训练”,搞填鸭式,满堂灌,不顾学生愿不愿接受、能不能接受,一讲到底,一练到黑,教师口焦舌烂,疲惫不堪,学生枯燥乏味,怨声载道,昏昏欲睡,课堂上连起码的言语训练都得不到很好地进行,更不用说什么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创新精神培养了。为此,我们积极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创新并实践了“课前尝试,强调自主——课上探究,突出主体——当堂训练,强化能力——即时评讲,迅速反馈——课后拓展,体现差异”的生态式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改教案为学案,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师灌输为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教学从以前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掘学生的原动力,努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殿堂。
   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为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课前尝试:通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⑴请找出直接描写托尔斯泰墓的语句。⑵托尔斯泰墓的特点是什么?⑶描写托尔斯泰墓的方法有哪些?
   课上探究:(1)找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墓的文字,并说出墓的特点。(2)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语句,并说出这些描写的表达作用。(3)找出文中关于托尔斯泰儿时故事的叙述语段,并说明其作用。(4)为何要把托尔斯泰与不知名的士兵相比?(5)课文把托尔斯泰的墓与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对比,这样写有何用意?
   当堂训练: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第1自然段写作思路的分析和图解。(2)第1自然段中,作者说“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是指什么?(3)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4)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课后拓展:描写有关校园秋晨的一段文字,要求能写出“秋”和“校园”的特色,字数300字左右。
   这样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训练为主线,以教师调控为手段,师生合作,共同探讨,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能力,同时,也在课前尝试和课上探究及课后拓展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创设语文学习情景,引发学生的创新灵感。1、创设特定情景。语文课堂上只有创设了特定的创新情景,学生的创新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把自身体内的创新潜能发挥出来,就能点燃一片创新的火海。如学校开运动会,是学生最开心的时刻,那场面也最感人,学生也往往有激情,如果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作文,学生就有可能超常发挥。2、创设视听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创造视听情景,如选择适合的音乐电影或戏剧片段引入课堂来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积极因素,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热情。3、创设情感情景。一个良好的情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情境创设之中,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如为时两周的实训一结束,我就在语文课上安排了作文训练,题目就是《我的实训老师》,此时的学生真可谓人人有事可叙,个个有情可抒,而且能写出新感受、新体会、新见解、新思想。请看张婷同学的《我的实训老师》:
   要实习钳工了,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矮矮胖胖的身影,是他,我的钳工老师。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我们教室时,我们整个教室像夏日的虫唱,你一句我一言,评论着那个老师。因为他实在太特别了,光是看他的头发就会让你产生对他的好奇。他的每根头发几乎都是朝前梳的,弄得像只刺猬。还有就是他那颗黑痣正好长在鼻子的左侧嘴巴的上方,他极像动画片中的小田鼠,可爱极了。当然,这还不是他最可爱的地方。只要他一张嘴,他地地道道的张家港方言准会让你笑掉大牙。大家都认为那老师干活肯定不怎样,因为他都有白发了。然而,第一天下来,我们知道以前的推论是错的。
   第一天,他在我们身边一一走过,一边走,一边看我们干活的姿势是否正确。就拿锉平面来讲,他只要看你抓锉刀的姿势,就能判断出你锉的面是否平直。而你还需测量方知道答案。这时他会拿起一支粉笔把被锉面涂满,然后自己拿起锉刀做示范,他一边锉一边为你讲解。而后,他再让你自己动手,直到你姿势正确时,他才走开。我很佩服那老师的耐心,教室里那么多人,他都要一一做示范,而且他从不骂人,即便在你做错时他也不会。
   “人不可貌相”,这五个字最适合他了。这就是我的实训老师。他言语很少,偶尔讲几句,也会使你开怀大笑……
   如此观察细致、比喻恰当、描写生动、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只有在特定的情感情景中才会产生。我们教师就应不失时机,及时去引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让学生展示出更多精彩。
  
   三.开展多样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想方设法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就可能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较多的机会。这种机会越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场景也越开阔。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1、辩论法。我们经常用身边的现象作为题材组织辩论会。经过充分准备,正反两方选手轮番上场,大家各抒己见,旁征博引,据理力争,场面十分火爆。通过唇枪舌剑的辩论,提高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快速反映能力,使语文教学这片沃土真正发挥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应有效力。2、表演法。教《雷雨》和《窦娥冤》时,我们打破常规,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再现剧本。任务布置以后,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大家细读课文,上网查资料,认真选材,反复揣摩,创新编排。创造性的演出让教室里乐翻了天。3、演讲法。演讲法是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需要,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语文课上,开展课前两分钟的即兴演讲活动,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之一。参加演讲的同学结合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开展课前演讲活动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气魄和胆量,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创新组织能力。4、练习法。立足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或拓宽,或迁移,或补续,或改写,就能开辟作文创新的思路。⑴拓展练习。学习一篇文章后,可引导学生进行续想或补想,进行再创造。教《项链》后,我们给学生布置了《玛蒂尔德后期的选择》的作文补偿练习,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较高。有的学生写她向好朋友要回了钱,并用那笔钱去美容,找回失去的青春;有的则写她激动了一阵子后,一切照旧,过着简朴的生活;有的写了她经不住打击,发了疯;有的则说她用那笔钱开了家珠宝店,专卖赝品……⑵改写练习。改写可以是在保持原文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体裁、人称、叙述方法的改写,也可以是对原文的内容的改写和创新。教《琵琶行》一类的叙事诗,可让学生把诗歌改成散文。这就要求学生对人物环境作具体的刻画,对故事情节作一定的补充,还要增添必要的细节描写,使文章丰富起来。
  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氛围,创设创新的情境,开展多种学习活动,去点燃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仅使语文课堂生命活力四射,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更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功底愈加牢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强,专业发展也越加有为,在近两年来的全省创新大赛中我校都被评为全省创新大赛先进学校。

让语文课堂成为创新精神培养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