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6期 ID: 140385

[ 李玉莲 文选 ]   

腹中藏诗书 笔下著美文

◇ 李玉莲

  读与写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何做好读写结合呢?以下谈下本人的看法:
  读后摘录
  优美的诗文是学生栖息的百花园,其中精美的语段值得经常欣赏品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将那些有特殊色彩的亮点,摘录下来,细细咀嚼,拥为己有。例如阅读古诗《论诗》以后,可摘录“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敬畏生命》以后,可摘录“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的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经常摘录、积累,自然会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也是读写相融的起点。
  读后仿写
  阅读精品文章,如同淙淙山泉,涓涓细流,汇聚蕴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精美的句段、独特的内容、新颖的形式,经过提炼后仿写,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仿照“金钱买得来钟表,买不来时间”写句子,可仿写为“金钱买得来书本,买不来知识”。仿照《敬畏生命》的构思,由树飘撒种子揭示生命的本质,也写一种植物,谈一谈你对生命价值的感悟。经常仿写,就如同经常接受阳光的沐浴一般,枝繁叶茂,万般豁然。
  读后改写
  精美的诗文是学生起飞的芳草地,在浩如烟海的古今诗文中,学生广泛浏览可以吮吸到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文化精髓。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体、人称、语言等方面改写。它要求学生读透原文,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创造。例如阅读演讲稿《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后,让学生将其改写为记叙文《闻一多先生的故事》;阅读了《我儿子一家》以后,将其改写为以作者为第一人称写自己一家的散文;学习了古诗《石壕吏》以后,将其改写为白话文。
  读后评注
  读,是扎根;读,是播种。只有将根扎在圣贤书里,只有把种播在千古文中,文学之英方能缤纷长绽。解读他人的作品,正是自己用心思考、用心感悟的过程,而行之成文,则是作者心灵感悟升华为语言的过程。例如阅读《愚公移山》之后,围绕“搬家之说”写自己的感知;阅读《扁鹊见蔡桓公》之后,就“扁鹊该不该逃走”写自己的看法。读,是吸收;写,是应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读写相融的最高境界。
  
  李玉莲,教师,现居湖北建始。

腹中藏诗书 笔下著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