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6期 ID: 140430

[ 肖友明 文选 ]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谈

◇ 肖友明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为原则,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1、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制定活动计划、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呈现学习结果、写感受及实况记录、要求学生调查、采访、讨论、演讲、讨论等,无一不融合听说读写的锻炼与训练。
  2、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综合性学习中很多以“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较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但是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书本知识基础,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整合知识,运用原有的知识,生成新的知识。
  3、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已明确地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要注重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领域的学习,以及在其中对语文的学习和运用。
  
  二.“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和学习内容。教师要致力于加强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运用多样化学习方式和成果展示途径,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体系。
  1、开发综合性的学习资源
  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由于学校生活的局限性,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这条线来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发课外图书、报纸杂志、学生的习作、日记、周记等文本型的资源,或者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资源。同时,教师应该广泛关注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从中提炼出学生感兴趣的,确属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资源。
  2、采用多维化的学习方式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并且指导学生运用多样化学习方式,如社会调查、人物访谈、资料查阅等等,加强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提高能力。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成长的烦恼》等,都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调查,在调查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相关常识的培训。有的活动需要学生通过人物访谈的方式来进行,如《我爱我家》等,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访谈前的有关准备。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的学习,如《黄河,母亲河》、《古诗苑漫步》都需要查找大量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依据专题,集中力量,按照图书资料索引去查找资料。
  3、呈现多样化的成果展示
  综合性学习结果的呈现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暴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学生进行了综合性学习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如演讲、报告、表演、展览等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展示成果,比如《成长的烦恼》这一学习内容,学生就可以通过模仿表演来表达出对该内容的学习了解程度。
  4、建立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综合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评价不能只是教师说了算,必须有学生自己和学生群体的参与。有了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参与,不仅能保证评价的全面、公正,还能够提升评价的效果。
  教师除了在试卷中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外,还可以以档案袋为依据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档案袋中的内容不仅有特定主题的学习结果,而且还有学习过程的记录和积累,可以系统地展现学生个人学习的历程与成果。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贯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的综合,读、写、听、说语文能力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融合,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及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参观、访问、查找材料、表演、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的配合等,从而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肖友明,教师,现居浙江嘉善。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