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粉世家》是张恨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著。作品中女性人物描写非常成功,许多女性人物可以从《红楼梦》中找到他的模仿对象。此外,张恨水从女性角度逼近女人的真实心理,赋予了《金粉世家》中不同女性不同的时代内涵。
关键字:《金粉世家》 反抗 人格独立
引言
《金粉世家》是其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小说自1927年在《世界日报》连载出版以来,倍受女性读者的青睐,读来为之动情、落泪、深思。因为正是张恨水的不断探索与深度的剖析赋予其笔下女性更强烈的历史感,才赋予了《金粉世家》更多的现实意义。
(一)
《金粉世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更多接受《红楼梦》深刻影响的文本之一。张恨水从小酷爱《红楼梦》,他自己也承认《金粉世家》所受《红楼梦》之影响颇深。在阅读时,你也不难发现文本中处处可见《红楼梦》的踪影。如文本中第七回佩芳道:“十六七岁要什么紧?我没宋的时候,你大哥就爱使唤丫头。”燕西笑道:“那倒是真的,那个时候老大有些红楼迷,专门学贾宝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金粉世家》也大量借鉴和模仿了《红楼梦》,其中女性人物的塑造更是张恨水模仿的主要对象。对此,研究者袁进曾指出过:“在人物设置上,金府的妇女也像贾府一样,‘女儿一个个都是水做的骨肉,’聪明伶俐,知书达礼,为人正直。而嫁过来的媳妇除了主角冷清秋外,一个个深藏心机,两面三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犹如王熙凤,夏金桂……”
对于女主人公冷清秋在《金粉世家》中的影子是谁颇具争议,有人说她像薛宝釵,又有人说她是林黛王的影子。对此,王兆胜先生曾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与《红楼梦》相比,张恨水在冷清秋身上聚集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俩人的性格特点:冷清秋在为人处事上的大方、宽容、温文尔雅极似薛宝钗,而且从金燕西与冷清秋印证,‘玉’和‘项圈儿’信物上,具体可见清秋是薛宝钗的影子,但严格说来,清秋更像林黛玉,因为她与林黛玉一样聪慧、好读书、喜静又多愁善感。最突出的是在《金粉世家》中多次写到清秋“落泪”的场面,简直将清秋写成了“还泪”的黛玉。这种多愁善感,触景生情,见花落泪的性情又最能见出林黛玉的神韵。”张恨水集两个人物性情于一身,但又重林轻薛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冷清秋与林黛玉骨子里都具有共同的不认同社会的反抗精神,只不过林黛玉的反抗还比较单一,只局限于追求自由婚姻,最终还是被社会所淹没,而冷清秋的反抗不仅在于对自由婚姻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女性人格独立,男女平等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因此她最后自觉自悟了,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金家,做了一个自由人。
(二)
“五四” 文化运动的思想特制和独特的思想贡献就是“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封建礼教,主张人格独立。在“五四”时期,爱情、婚姻、家庭问题在观念上的变革与传统相比呈现了质的变化。
冷清秋——《金粉世家》中的女主人公,她具有浪漫的相遇与相恋,更轻而易举地成为了自由婚恋的成功者。但现实的婚姻生活使她的理想完全破灭。婚后生活让她认清了丈夫的本质,认为自己的婚姻“实为金钱虚荣引诱了,让一个纨绔子弟去施展他的手腕”;“结果是卖了自己的身子,来受人家的奚落”。浓重的心灵挫伤,无法言说的失落与矛盾的痛苦让她开始了对自我生存的体会与感悟,发出了“终乖鹦鹉贪香稻,博得鲇鱼上竹竿”的自悔。最终写下了“心若死灰”的诀别书,脱去了“锦绣重枷”而悄然离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二三十年代的女性开始尝受在“个性解放”的名义下被男人欺骗和理想失落的痛苦,以及追求光明的女性的纯真感情在新旧时代的嬗递之际,给他们带来了特殊的难以捉摸的创痛与折磨。
正如冯浣君在《隔绝之后》里的一句话:“爱的歌曲的最终一阙是失落的呼声”。张恨水笔下的冷清秋正是这一时代女性的真实写照。
(三)
赋予作品中主要人物两重性格是大多作家青睐的艺术手法。张恨水也是如此,在《金粉世家》中清秋这个充满矛盾的悲剧人物身上,两重对立的性格被作家巧妙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冷清秋出生于一个相对传统、保守的家庭中,她能自觉遵守封建礼教和道德。然而她又是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对理想的爱情有着憧憬的现代女性。婚后,她隐去了真实的自我,严格遵守一切礼节,唯恐因为自己出身寒微而有失礼仪。虽然出身贫寒让她性格有自卑的一面,但她骨子里又有自尊自强的一面。至文本第九十二回,病榻上的冷清秋对丈夫的姑息达到了极限,使她本温存的心再也不知温存是何意。也正是冷清秋对丈夫的失落,对现实婚姻的失望孕育了她两重性格的另一方面——反抗。
女性心理研究者表明:女性大都把爱情看得重于一切,对爱情寄予许多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沉浸于热恋中的女性想象太丰富了,乃至一旦爱情破裂,有些心胸狭窄的失意女性在痛苦中会采用一种变态方式报复对方,聊以自慰。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人物白秀珠身上。
白秀珠是作品中的另一重要女性人物。大小姐气十足的她,在爱情面前既让人不可理喻又叫人觉得可怜。她对金燕西开始非常地迷恋,在自尊心屡次受到金燕西伤害的同时,还一心想着成为金家的七少奶奶。她虽称不上两重性格,但突如其来的失恋使她一直高高在上的自尊心猛跌深谷,形成了一种变态报复心理。白秀珠开始对昔日的爱人施以手段,不断引诱他,破坏他的家庭。她的手段确实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报复过程中,她看清了金燕西的本质,重塑自己的自尊。从传统观念来看,白秀珠的行为是很不道德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的所作所为又与“五四”以前逆来顾受的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现代女性内心强烈的反抗意识。
(四)
除此之外,“五四”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对女性追求独立人格,实现自我价值问题的触及与女性出路的探索在张恨水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北燕南飞》中的杨其秋;《天河配》中的白桂英等,都表现出张恨水对女性问题的不断探索与剖析。
在第四次研讨会上关于张恨水小说中女性问题的探讨,郑玲认为;五四新文学以来,大多数婚恋家庭题材的小说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去关心妇女命运,展现妇女在社会与男权的双重压迫下的不幸遭遇。在《金粉世家》中张恨水则从女性的角度逼近女人的真实心理,从而开拓了“女权主义”新的文学主题:一是张恨水笔下的女性都是不甘心处于“男权中心”文化下被压迫,被压抑的地位,她们既争家庭地位,也争社会地位;二是张恨水笔下的女性表现出对生活变革的感应,使这些女性走出原有生活的怪圈和文化的囿限,从而获得自我意识和独立感。三是张恨水笔下的女性是以充分的自信和自强不息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揭示出妇女争得真正解放的内在动因。
总之,在这部小说中,张恨水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来探索时代变革中的现代女性对自我生存的体验与感悟。以及她们抗争的心灵之声和心路历程,使其作品赋予了强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恨水.金粉世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2]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3]桶义.张恨水名作欣赏[M].中国和平出版杜,1996.
[4]王兆胜.《金粉世家》与《红楼梦》[J].东北师大学报,2003(3):82—88.
[5]李少群.追求与创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6]葛鲁嘉等.女性心理学[M].北方儿童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