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美人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这首诗歌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矛盾以及复杂进行了有效地揭示。在这首诗歌中,艾略特通过美人鱼这种特殊的意象,对当时西方社会中人们比较空虚以及迷茫的一种生存状态进行了清晰地披露,也体现出艾略特早期诗歌创作中的一种“荒原”的主题。
关键词:艾略特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主题
引言
在上个世纪初,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与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信心大增,人们开始加大了对自己的信仰力度,使得人们的生活中甚至是出现了一种信仰危机。人们生活在一种犹豫不决的状态之中,对现实世界有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就是对人们的这种状态进行描绘和刻画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诗歌对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空虚与迷茫有很好的展示,在这首诗歌中,可以看出作者其实对于新生是十分渴望的,这种对于新生渴望的力量就是在求爱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首诗歌一共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诗歌中的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那种对新生渴望的勇敢力量从被激发、到膨胀,到减退,最后消失的过程。主人公在求爱的过程中,也是对人生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爱其实对他而言,是一种新生的力量和愿望,而求爱的过程就是自己在实现愿望的过程。正是这种深刻主题的体现,使得这部诗歌并不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歌。普鲁弗洛克身上的那种勇敢,从开始萌芽的时候就受到了他性格的影响,成为他在本我和自我之间进行斗争的一个论点,但是在现实面前,普鲁弗洛克还是没有能够战胜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并且最终还丢失了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种勇敢力量。这部诗歌的主体,正是艾略特早期诗歌中想要表现的一种“荒原”的主题思想。
一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意象解读
诗歌中利用意象的比例是比较大的,通过意象的表示,往往能够很好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将诗歌的主题体现得很生动形象。《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1915年的成名作,诗中用很多内心的独白表现出主人公对爱情既渴望但是又比较害怕的矛盾心理,与现代人心里的空虚和怯懦比较吻合。
美人鱼在传说中提到得比较多,使得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意思越来越丰富和生动。从美人鱼本身所具有的两种能力来看,她的创造以及毁灭,正好是人两种本能的体现。如果将美人鱼看成是一种爱情象征,那么在前面所体现出来的压抑与后面体现出来的浪漫爱情,其实是一种十分鲜明的对比。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比较暗淡的色彩,而美人鱼生活的地方却是五彩斑斓的,现实生活中的琐碎和乏味,使得普鲁弗洛克在这样的日子里消耗了很多时光。在诗歌中,还提到了很多传说中的人物,比如哈姆雷特、约翰等,在普鲁弗洛克的生活中,这些人恐怕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普鲁弗洛克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使得他有了勇气,在求爱的过程中,就是他那种勇气的体现。但是最终,他的勇气还是幻灭了。在现实生活中,普鲁弗洛克是不敢对那些女人求爱的,因为他知道她们会对他做出何种反应,普鲁弗洛克在现实中是怀着一种畏惧感的,在她们的眼光中,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然而在自己的梦幻中,一切都是美好的,梦幻中的美人鱼可以将他心中的烦恼消除,在梦幻中,有一种温情可以安慰普鲁弗洛克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伤害。但其实在现实中,对美人鱼的幻想,对浪漫和温情的幻想都是很难实现的,在现实中,梦境还是会被湮灭的。
二 ﹑对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思想的解读
(一)《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利用象征主义来体现主题
暗示在很多象征主义作品中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号称是象征主义之象征的马美拉对暗示持有坚定的主张,他认为暗示才是创造的,没有暗示,那么诗歌就失去了美学的意义。诗歌的描写对象应该是从现实世界中挖掘出来的一种纯粹的观念。马美拉对诗歌提出的象征主义观念被很多年轻人实践,《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作为艾略特的另一本重要著作,其中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有很多,诗歌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典故、情景、事件,而正是这些可以让人很轻易联想到的东西构成了一幅幅图案,对人们的思维构成一种暗示,引导人们进入到诗歌中去,体会作者寄放在诗歌中的情感。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在开始的时候就有一段是对《神曲》的引用,其实在开篇的时候进行这样的引用,对于作者而言,是有深刻意义的,暗示了普鲁弗洛克也生活在一个与地狱相似的世界中,所以无论是爱情还是歌唱,都是和他没有关系的,这样的理念就与《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标题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本来是一种很美好的意境,但通过引言的反衬,体现了主人公的悲哀,也反映了艾略特内心的哀伤。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作者通过了一系列的表现手法,如明喻、暗喻、借代等,为读者构造了一幅幅场景,在这些场景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入到作品中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
(二)作者通过自身的理论来表达诗歌的主题
艾略特不仅是一位十分伟大的诗人,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和理论家。他本身所特有的一种“非个性化”理论对他的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他的理念中,认为诗人是在逃避感情,诗人所做的诗不是在彰显诗人的个性,而是诗人逃避个性的产物。“非个性化”理论是艾略特诗歌理论的核心,他在强调非个性化的同时,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又突出了个性。“非个性”不是简单地回避个性并且消灭个性,而是要通过对客观对应物的描述,来展示个性。《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对这一理念就有体现。
“那么我们走吧,你我两个人”,这是诗歌开篇的诗句,这个句子中的“你”和“我”代表的是谁,至今都还有争论,很多人都认为这其中的“你”和“我”其实代表的是普鲁弗洛克的两面,是他的一种独白,一种自言自语。现代的很多人都喜欢独白,独白是将自己想说的话说给自己听,是内心感受的一种真实释放。“有的是时间,无论你,无论我,还有的是时间犹豫一百遍,或看到一百种幻景再完全改过,在吃一片烤面包和饮茶以前。”从上面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艾略特在表现情感的时候,并不是个人情感的表现,他一直坚信,作品是客观的象征,并不是作者的象征,诗人的感情想要进入到作品中,一定要经过一些转化,而这种转化就是一种非个性化的,将情感转化为一种普遍的艺术情绪。而诗人的个人情感只是一种创作的素材,经过加工之后才能成为诗歌中的情感精髓。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作者将个人的喜怒哀乐隐藏起来,虽然我们可以从普鲁弗洛克的内心独白中看出作者将一些情感寄托于作品中,但他并没有直接表述喜怒哀乐的情绪,而是放弃了个性化的表现,表现出一种更加广阔的情感,是另一种个性化的体现。
作者在作品中的成功隐退,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有很好的体现,我们读《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时,读到的是普鲁弗洛克的内心世界,作者将我们带入到他的内心中去,他一直在犹豫和徘徊,他一直在彷徨和胆怯,因为他渴望爱情,但是现实让他又害怕爱情,我们深入到普鲁弗洛克的内心中,在作品中看到的是他的命运,而作者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挂念,即通过对普鲁弗洛克内心世界的描述,不仅反映出他一个人的个性,更要超越人物的形象,上升到对人类、对社会的思考,这是另外一种个性体现。
结语
艾略特的这首诗歌虽然是以“情歌”命名的,但是在其中并没有体现太多与感情有关的东西。在诗歌中,作者利用了一些典故、利用一些独特的意象,将普鲁弗洛克内心世界的那种矛盾以及复杂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普鲁弗洛克内心世界的反映,也揭示了当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普鲁弗洛克内心世界的迷惘、绝望以及孤独,也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极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林小兰.《丁·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解读——兼评艾略特的批评原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5).
[2] 王金.从《杰·阿·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看艾略特的文艺思想[J].新西部(下半月),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