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背景下,各个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我国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已显得力不从心,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活动教学似乎更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高中语文 活动课 教学方法
引言
我国的高中语文课程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两个部分。在教育功利心的驱使下,教师们会十分重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中考查知识的教学,而研究性活动课往往被忽略了。殊不知,开展语文开放式的活动课教学,是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改变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已成为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的最强音。
一、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的现状
缘于应试教育,即使开设语文活动课的学校,也并没有认真重视与策划。经笔者实地调查,目前的语文活动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看重了活动课的氛围
在高中阶段,虽然开设语文活动课,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心学生是否参与到活动课中,过于重视上课的氛围,相对地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式。在语文活动课上,教师更看重的是活动课上随意性和热闹性等氛围,于是,学生在活动课上自然会随意和热闹起来,缺少了学习活动的导向性。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难免有浮夸的倾向。
(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语文活动课,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改之后,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明确指出应关注学生在智力开发、情感培养、学习能力、身体成长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可是,在语文活动课上,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这就导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三)缺少了活动的研究性
目前,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在活动课上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现在教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指导者以及管理者,但是当前的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活动课的研究性学习环节。
纵观活动课教学的现状,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依然把学习理论知识放在首位,轻视了学生实践能力、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的优势
在高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活动课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的教学模式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应试教育仍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唯考试论,其结果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无疑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引入活动课教学的宗旨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不断培养综合能力,积累文化素养。
(二)有利于优化语文课程的结构
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结构一般以单一、固定的课堂教学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课程教学出现了不少弊端,不能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反,在语文活动课上,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参与活动,充分发挥语文学习的自主性。随着实践的深入,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言语表达与运用方面的知识。因此,开展活动课教学,不仅能铲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弊端,而且有利于优化语文课程的教学结构。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并引导其天资得到发展。”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的主要优势是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正因为活动课程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在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空间上都具有开放性,活动过程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它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只有广泛地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洋溢着生命的色彩。
三、高中语文活动课程教学的方法
语文活动课教学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体。那么,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该如何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兴趣,“活”中求学
众所周知,语文活动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活动是学习语文的凭借方式。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得以“活”激“趣”。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语文活动课教学成功的秘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在语文活动课教学的策划阶段,教者设计的活动项目应该是许多同学都感兴趣的领域,然后,通过民意征求、课前商讨等方式来确定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活动目录。如“学写解说词”课例中,以“学做讲解员”为主菜单,了解、学习讲解员解说词的一些基本常识,组织学生了解家乡和学校的文化特色,深入开展讲解实践活动。写作教学一旦融入活动课中,那么,每位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为高效的写作汲取了源头活水。
(二)启迪思维,“动”中求智
高中学生对未知领域常常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征服欲。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思维等特点,在活动课堂教学平台上,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探索价值的思维活动,引领学生围绕某个文本互相活动、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在融洽的对话活动中,让学生悟道明理,生成独创性观点。
语文活动课的独特性就在于让学生扬长避短,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如在 “精读湘江,触动灵魂”的活动课中,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剧情变化,选取表演活动等方式来分析剧情、把握人物。学生从导演指点、演员排戏、剧本呈现、观众品评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沈从文笔下的湘江风情形成独特的理解。
(三)拓宽空间,“多”中求全
高中语文教学仅仅立足于教材来传授知识,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教者必须拓展语文活动的空间,不断为学生提供观赏、书写、言语、阅读、品评活动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唯有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才能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感性的认识,形成独立思维与表达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如在“对‘周朴园怀念侍萍’这一点进行评价”的课例中,学生们先从活动目录中选择了“辩论学习活动”,然后进行分组、搜集资料、分组探讨、选拔辩手、信息资料再整合;辩论活动中,陈述观点、双方辩、自由辩等精彩纷呈;活动后,学生撰写活动随感、观众评价、经验交流。这样的语文活动教学,才能让学生从言语的交锋中审视问题,从观点的碰撞中锻炼思维,从观赏品评中形成个性品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对语文活动课教学的认识,创设语文活动课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开拓高中语文活动课程的广阔领域,并不断完善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让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彰显时代的生命力。语
参考文献
[1]刘伟.苏教版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
[2]石慧芳.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J].新课程(中旬),2013.
[3]彭方.活动课也精彩: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点滴[J].新课程(上旬)2012.
[4]王春梅.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探析[J].现代语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