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第12期 ID: 421415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

◇ 雷玉梅

  摘要:《红楼梦》之所以成为后世“红学”研究的经典,是因为这部书中确实有很多领域可供现代人参考,它不仅涉及到传统法律、商学和药学,而且涉及有建筑学知识。其中这部作品所具有的文学思想至今让后人叹为观止,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无法超越。
  关键字:《红楼梦》 文学思想特点 曹雪芹
  引言
  想要知道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必须从《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来看,因为没有其他的文学材料可供考究。从《红楼梦》塑造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它的叙事特点来发现曹雪芹的文学思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从贾宝玉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
  贾宝玉是文章里最奇特的人物之一。作者赋予宝玉灵性,就是因为贾宝玉出生时候口中含有一块宝玉,但实际上他的性格是具有多面性的。最先引出贾宝玉是在游幻境界迷十二钗,通过贾宝玉的梦境间接显示出《红楼梦》的整个人物命运。宝玉在梦境里听到一位和普通人不同的女子作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其实是作者在暗示贾宝玉:不要整天找些烦愁来打扰自己,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宝玉一直对他书房里的丫鬟们很温柔,这也是他与贾府里其他男性的不同之处。他喜欢女孩子,但绝不是占有。他认为女人就是让人疼爱的,对于那些老妇人他总是觉得很肮脏。
  “厚底天高,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一曲红楼就在宝玉的世界里上演了,这也解释了宝玉伤感的原因。因为他害怕陪伴着他的丫鬟小姐们都一个个离他而去,剩下自己孤苦伶仃,尤其在金钏离去和黛玉回家探亲时候表现得较为明显。在小说中描写:他看到一个模型船,对着船说“林妹妹不要走”,可看出他是孤独的。作为元春的弟弟,却和元春完全不同。元春是一个很知性的女人,元春劝说宝玉能够考取功名为父亲排忧解难,但宝玉却不听劝,整天泡在胭脂水粉中。同时宝玉是一个注重内心感受的人,他喜欢和丫鬟这些下层人们生活,而且还是平等地对待她们。在宝玉因调侃金钏而给金钏带来杀身之祸的那个章节里,贾宝玉却表现出懦弱的一面。
  和秦钟的认识让他以上学为由把秦钟留在自己身边,表明宝玉与他拥有超越时代的感情。不过宝玉还是有他正义的时候,他可替丫鬟们拦下宝玉丢失的罪名。但是他有时候显得很幼稚,事情不是他自己能够掌握的。作为《红楼梦》整个事件的见证人,直到最后入狱了才去反省自己走这样的路是否正确。在他内心深处也痛苦挣扎过,但还是让自己无牵无挂地随风而逝。他害怕分离,却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分离给他带来的绝望,只落到自己出家的地步。作者想通过贾宝玉这个人物来表现反封建的思想。
  二、 从薛宝钗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
  薛宝钗是贾宝玉一生中较为重要的女性知己之一。但是作为一个女性,薛宝钗在这里面是一个应变能力很强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她作为一个外来的亲戚而在贾府中能够在财政上协助探春的原因。她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不得不保护自己,毕竟自己只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薛宝钗作为贾宝玉身边的姐姐,表现出的稳重、端庄,是当时作为一位大家闺秀应有的风范。
  其实在她性格特点中可感受到她也是一个活泼、开朗、幽默的女孩,当她父亲离去时,给她带来了较大打击。她自己是一个女儿身,自己的哥哥又不成气。她也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家族产业败落,她能做的是什么呢?就是和贾宝玉结亲,这样依附着贾家的势力可拯救自己的家族。薛宝钗说话办事都十分圆滑,她想依靠贾家的权势保存自己家庭的做法代表了当时许多人的想法。从薛宝钗可看出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是以小见大、浓缩社会。
  三、从林黛玉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
  《葬花吟》是林黛玉在小说里面表现最为独特的地方,把花葬到水里她认为会被污泥给阻挡。于是她把花瓣一片片地捡起来包好,把它们葬在泥土里。林黛玉的性格形成和在贾府的生活中有很大的联系,从规矩什么的都要重新改变只是为了适应这么一大家子人。其实她也挺可怜的,但是她的精神确是自由的。这就是为什么贾宝玉和林黛玉会产生爱情,而且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上恋爱的原因。因为林黛玉不会过多地强求贾宝玉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是纯洁的爱情。林黛玉在封建时期就是作者思想上的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制度的人,因为她的精神上是自由的。虽然最后也去世了,与其说是被自己的情敌给陷害,还不如说是自己承受能力太差。其实这恰恰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林黛玉的离去加速了整个封建家族的灭亡。可以说林黛玉的死是一种纯洁的死,因为她的死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而死。作者赋予了林黛玉一种高尚的情怀,而没有像其他人的死那样世俗。其实在当时那种社会制度下是不可能出现像林黛玉这样思想开放的人的,因此可以说林黛玉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从林黛玉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是突出个性,实现理想。
  四、从王熙凤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
  小说对于王熙凤的描写是比较独特的。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性格特点,其实她的命运真的就是幻境中宝玉所听到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场欢喜忽悲辛。谈人世,终难定!其实王熙凤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那么大的家族里里外外什么事情都是要她自己来定夺的。如果换了林黛玉是绝对做不出来的,还有王熙凤的雄心是一般女性不能达到的。可以说通过收买官府替自己完成了不少事情。对于贾琏我觉得王熙凤还是一个挺痴情的女人。文章开始就是贾瑞对婶子的居心叵测,但是王熙凤却是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婶子英年早逝。其实是贾瑞自己太傻没看到自己的婶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敢打她的主意。通过她在荣国府对秦可卿葬礼的主持就足以见得这个女人的厉害之处了。但是最后还是难逃一死。而且死后被扔到大雪山上,其实作者就是让读者感受到生前那么气派的一个人,死后却是如此地悲惨。
  王熙凤不仅把自己的侄子给陷害死,身上背负几条人命,最后人都说会报应在她孩子身上。不过这点作者是有点同情孩子的,因为她的女儿巧姐最后被卖到妓院去了;但是王熙凤在牢里托了一个很不起眼的人——刘姥姥,将自己的女儿救了出来,因为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给了她一些银两和衣服,这就是作者感叹在遇到大难的时候穷人的那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高尚情操。当然王熙凤其实还是有其他特点是可以借鉴的,一个人管好几百号人没有点能耐是做不到的。其实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中肯定有作者钦佩的地方的,王熙凤说话干脆利索,办事八面玲珑。从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塑造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是抓住典型,高度概括。
  结语
  曹雪芹刻画的人物比较复杂,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尤其是通过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的塑造,反映了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实现了反封建的理想,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因此,《红楼梦》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作品,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当之无愧的。语
  参考文献
  [1]郑赛芬.《红楼梦》英译本中王熙凤和林黛玉的抱怨策略——语用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高旼喜.《红楼梦》的对话翻译——以表现人物个性为中心[J].红楼梦学刊,2011(06).
  [3]徐俏颖.用信息理论分析《红楼梦》两译本中王熙凤话语翻译的信息传递[D].浙江大学, 2007.
  [4]张万年.浅析人物对话言语行为分析对译者策略的影响——以《红楼梦》英译文本为例[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5]郑元会.话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评《红楼梦》中王熙凤一段会话的英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3).
  [6]张志远,盖梦丽.从《红楼梦》的翻译看小说人物对话翻译的达意传神[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4).
  [7]张锦池.《红楼梦》研究百年回眸[J].文艺理论研究,2003(06).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