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第12期 ID: 421393

  

重构写作教学内容的可贵探索

◇ 张卫红 王学义

  “学易语文”是中国高教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价中心主办的一家专业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培训的单位,学易语文专攻作文和阅读教学,自主创立了万能作文和模式阅读体系。本体系直接面向中高考作文和阅读,从模式出发,最终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拘囿,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特色
  “学易语文”的教学理念是:始于模式,关注素质,读写联通,受益终生。
  从模式入手而不是模式化,“始于模式”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入门的时候从模式入手,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给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易于操作的抓手,使学生更容易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关注素质”是学易语文长远的追求目标,即通过最基本的方法的学习,最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读写联通”是他们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观念,由读到写或以读带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理念,把学到的文章转化到写作的素材中去,把读到的手法迁移到写作的手法中去,这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八种文体的阅读与写作的学习,由文章学过渡到写作学,由文章学过渡到文学,从基础出发,最终出于模式,打通读和写联通的关节。除此之外,还讲究文言文精读和现代文泛读的结合,从精读出发,然后联系泛读,把积累语文视野的开阔性和语文基本知识、基本素养的精读整合到一起,同时拓展到语言应用,把阅读、写作和平常的考试评价相结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模式阅读,万能作文,文言精读,语用夯实”,形成了“文言与白话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考试和素质相结合”的个性特色。
  二、典型写作教学案例: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一)引用教科书古今名篇中的典型片断引出课题
  《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陌上桑》写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社戏》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细节描写是隐藏在文字间的魔术”——高尔基。好的细节描写,能够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1.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
  2.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
  3.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
  4.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5.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
  6.服饰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
  7.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作文中经典细节描写方法
  和我们平时所读的文学作品不一样,作文是在单位时间内按照一定要求写出高质量的作品(并非单指文学作品,也可能包含文章学的概念),这就意味着二者在操作层面上的本质是不同的,一个是讲究灵感和积淀、另一个则是强调技法和语言。
  从技巧上讲,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第一步,我们这里所说的细节描写特指“完美”意义上的细描,也就是综合性细节描写。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1.选点。这个“点”是对中心有作用的“点”,只有“点”到位,才不至于跑题和偏题。比如以“母爱”为话题,我们选点可以是妈妈给自己加上一件外衣的动作点,可以是妈妈注视自己模样的状态点,也可以是妈妈告诉自己如何做人的语言点等,其实,这个选点在某种意义上和选材有关,当然,不能正确选择“点”,我们将无法展开描述,当然也就面临着跑题和偏题的可能性了。选点举例:
  那天,我们上地理课,一位同学和老师顶嘴。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只见她踱进教室,扫视大家,问:“谁干的?站起来!可以从轻发落。”教室里只有四种声音:老师的脚步声、我们的呼吸声、心跳声、钟表的滴答声。“快站起来!别耽误大家时间!”由于是下课时间,大家都浮躁了起来。“就是!”同学们应和着。他站起来了,可以看见脸涨得通红。老师首先表扬了他的诚实,接着把他平静地带到了办公室。
  2.选择角度。角度是细节描写的关键,一般情况下,细节描写建议综合处理,角度要求完美化,也就是完全化,四个角度全都具备,以动作为例,即:动作本身(A)、动作对象(B)、动作环境(C)、动作心理(D)。
  (1)角度举例:
  老师走进教室以后,眉头一皱,仿佛一片乌云浮上脸庞。正在抄作业的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作业本收进了课桌;原来聊天的同学,立刻拿起了课本。我赶紧摁手机,手却像得了帕金森病一样抖得厉害。老师以威严的目光扫视了教室一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我提到嗓子眼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2)角度组合:
  简单组合:ABCD、BACD、CDBA、BAC、CDA、BC…………
  复杂组合: ABCDBACD、CDBABAC、CDABC…………
  角度详略组合:ADCDBDCD、ADAABAC、CDDDDC…………
  角度组合举例:
  室内,我痛苦地坐在书桌前,被作业折磨得焦头烂额。苍白的书页上,蝌蚪般密密麻麻的文字,使我的眼睛酸胀。“滴滴嗒嗒”的钟声搅得我心乱如麻。手中的笔似乎有千斤之重,就是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写不了几个字。堆成小山的书本魔爪一般把我压在下面,动弹不得。我扭了扭僵硬的脖子,望向窗外,空旷的路上寂廖无人,唯有狂风暴雪在肆虐,整个世界一片惨白,我心中不由地倍感悲凉,抱怨之词一古脑儿地从嘴中倾泻而出。   (三)细节描写的语言要求
  1.多用修辞。修辞是美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常用修辞10种,初中至少掌握6种。
  2.多用四字短语、成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3.讲究词类活用。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妈妈转身的一刹那,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眼泪落在地上摔碎的声音”等词汇的运用。
  (四)细节描写要求举例(学生习作):
  夹在许多种子选手中间,我平静地站到了百米蝶泳的起点。“呯”地一声,发令枪发出一声巨响。选手们个个像背后着了火似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巧地跃向了空中。身在半空,我忽然有了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仿佛一只出众的飞鸟,挥动着矫健的翅膀,在所有人面前飞翔着展示着自己。成百上千的观众此时突然鸦雀无声,紧张地注视我们。我知道,父母一定举好了摄像机,骄傲地看着他们的女儿。教练一定也微笑着按下了秒表,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这个得意弟子。刹那间,我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舒展开身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像一条灵活的小鱼儿轻巧地钻入几米以外的水中。进入水中的一刹那,我听见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三、对写作教学知识的开发与创造
  回顾中国语文教育史,自古以来就没有适合语文教学的写作知识体系,文章教育中曾归纳出“起—承—转—合”的模式,不久就成了教条的八股模式,终究是苍白无力的。关于读写能力的培养,基本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20世纪,语文独立设科,白话文进入语文教材,到三四十年代,在语文教育家的努力下,教材中开始出现“文法”“缀法”等写作知识,摆脱了读写能力“不可言传”的状态,提高了教学效率。直至世纪之交,我们发现,相对于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语文教学效率始终都没有走出“少、慢、差、费”的怪圈,尽管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适宜的教学内容,但至今“我国学术界关于听说读写、关于文章文学的知识状况不佳”。所以,目前我们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还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没有一个作家是在课堂上跟语文老师学会写小说的”。固然,这句话并不内行,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不是培养文学家的,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但我们也不能不说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触到了语文教育缺少系统而又科学的读写知识这一痛处。
  就以细节描写这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核心知识点而言,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发现广大教师普遍认识到它对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有不少关于细节描写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的文章。但是大多是这样一些内容:“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运用修辞,画其神韵”“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类比联想,添其内涵”等等。这些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当我们实践时就会发现其笼统而模糊,不属于教学状态的知识,即没有抓手不好用。而我们再来看学易语文的教学要点:1.选点:小,有用。2.角度:A动作本身,B动作对象,C动作环境,D动作心理。3.语言要求:多用修辞、多用四字成语格言警句等、词类活用。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学易语文在细节描写的教学内容上做出了有效的创新,所总结的知识要点,给予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力抓手,大多数教师拿来就可以教,大多数学生拿来就可以学并能在短时间学会,自然能够较大面积较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这也许就是学易语文教育校区能够在北京顺利发展并不断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语文课程,学易语文无疑是在建设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宝贵的探索。语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

重构写作教学内容的可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