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大学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美融合、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激发大学生主动性,注重在语文写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 语文教材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在高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高校通过开设政治法律课、思想道德修养课等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而大学语文课作为高校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将大学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美融合
人文素养是一种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的维护、重视,对千百年来古代圣贤遗留下来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珍视,有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与同情心,是一种广泛意义的人类自我关怀,但是当代大学生往往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更缺乏基本的同情心与对他人的关爱之心。[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语文知识的思想性,不能就句论句,片面、孤立地看待语文知识,否则就很容易丢失语文课文的灵魂。但同时也不能过分看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需将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完美融合,深入挖掘出语文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达到交相辉映、“文”“道”统一的状态。[2]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既不能脱离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又不能完全摆脱语文课文字、词、句的束缚,需要依据教育学规律,认真分析字、词、句,让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景一一浮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获得相应的道德意识,激发其潜藏的道德情感。
大学语文这门课囊括了很多文学经典作品,汇集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写作者的真实情感,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在教语文知识的同时需要融入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3]古代文化名人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鲁迅先生满怀一腔报国之志,为了救国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以笔为匕首,同国民党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坚韧精神……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能够让当代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情不自禁地生出一股敬仰之情,带给他们巨大的心灵震撼,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大学语文教材中节选的内容大部分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现出了作家对人生的追求,及真实的个人情感价值观,表达了作者的精神境界、道德素养,人生理想。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确体现了其胸怀远大志向的人生理想;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其内心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体现,孔孟的“仁义”说则体现了其所坚守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深刻而又优秀的思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二、语文教师要激发大学生主动、合理运用语文教材
其一,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学会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尝试着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活动起来,师生之间进行充分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堂外的社团活动、人文讲坛等全面延伸教学内容,构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良好学习风气。[4]同时可以建立一个集合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平台,以便于学生在网络互动性很强的环境中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提醒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个人自身实践活动,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大学语文课程中蕴含的思想内容。
其二,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内含的优秀文化,注重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学生思想、情感产生不良影响的外界因素越来越多,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理想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故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运用语文课文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思想,对大学生实施道德、人格教育。如:大学语文教材中节选的孔子、孟子的文章,文章中经典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理应成为现代大学生修身养性的座右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儒家倡导的“刚直不阿、凛然正气”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不懈进取精神,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培养个人崇高的情感,进而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密切结合,达到高层次的“崇高”。[5]
其三,要深入挖掘出大学语文课程中内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促使少数大学生淡化了奉献精神,开始滋生消极情绪。对于这种现实情形,教师需要为学生精选出大学语文教材中那些富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精读、细读,从中受到感染、启发。[6]如:巴金先生写的《秋夜》,读罢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生出对鲁迅先生无限的怀念、敬佩之心。教师通过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剖析,升华了学生的灵魂,促使其受到文章内容的感染,萌生乐观、爱国的情怀。大学生对于类似这种文章的反复阅读、品味,合上书后自然会对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充满敬仰,进而会促使他们坚定个人理想、信念,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在写作训练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径。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写作题目、指导评论其写作水平时,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以此提高思想认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了,相应的社会认识能力也会提高。[7]其次,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尝试着写读书笔记、电影影评等各种形式的写作,这样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就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将写作训练与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作文的写作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的平台,作文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其次,从语文写作角度本身而言,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写作技巧表达自己内心思想、情感的过程。虽然有些学生不太习惯以这样的方式主动地去表达自己,但是在教师的硬性要求下,他们会慢慢打开禁闭的内心世界,通过写作,学生慢慢地学会了深入思考,同时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以合理引导其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这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良好机会。[8]比如:可以建议学生用有思想、新颖并且富有想象力的作文题目,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力,与此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而对生活圈子中的人或者事作出正确的道德评价。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朝气的人,从心理特点看他们是希望和别人进行友好交流的,而通过写作这一途径学生找到了一个宣泄思想,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在不断思考,不断表达自我的过程中,他们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慢慢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化的形势下,高校的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并认识到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充分挖掘出大学语文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语
参考文献
[1]宋海婷.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01):35-36.
[2]余新华.论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10,4(01):52-54.
[3]李鸿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浅析[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7(06):102-103.
[4]粟丽.论高校文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0,4(05):109-110.
[5]陈彤.大学语文要重视学生民族精神培育[J].文学教育(下),2009,5(02):114-115.
[6]姜欣.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7):165-166.
[7]吴蕾蕾.如何理解爱国主义——兼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问题[J].哲学研究,2010,7(04):138-139.
[8]武月锋.传统文化现代意义开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