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轼与陆游的豪放词,都是对自己内心情感进行描述的重要手段。苏轼对宋词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拓宽,把词的表现从传统的婉约派限制中解放出来。陆游豪放词中的清雄高旷与苏轼的词风有些类似,但是也有豪迈奔放的情怀在其中。本文对苏轼和陆游豪放词中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对苏轼以及陆游豪放词中的特征进行更加细致的了解。
关键词:苏轼 陆游 豪放词 比较
引言
苏轼和陆游分别属于北宋和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苏轼对于豪放词的贡献十分巨大,他对传统的婉约词风进行了颠覆,拓宽了诗词的创作范围。陆游作为南宋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一生主要致力于诗的创作,在词的创作成就上,自然是与苏轼不能相提并论,但是陆游在词创作的过程中也受到苏轼的一些影响,在词史上,一般都将陆游和辛弃疾称作是南宋词坛上的豪放派代表,这也说明在词史上,陆游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陆游的豪放词作,不仅有苏轼词中的雄浑高旷,也有更多的豪迈奔放,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存在一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一、 苏轼和陆游豪放词中的相同之处
(一) 两者的词中都有豪迈风格的体现
苏轼开拓了豪放词的创作,在豪放词的创作过程中给后人带来了很大影响。陆游在为数不多的词作中,也受到苏轼豪放词的影响,表现出一种雄浑高旷的风格,与苏轼词作中的特点比较相似,两者在豪放词的创作中都有豪放风格的体现。近年来,有人对于苏轼和陆游词中的风格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其中豪放派的艺术风格的相同之处。在苏轼和陆游的豪放词中,都有一种激昂排宕的情怀隐藏在其中。比如在陆游壮年时期所创作的豪放词作《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的“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上阕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回忆在边防时射猎的壮举以及豪放的军旅生活。“呼鹰”“截虎”这两个词是豪放风格的一种极好的体现。但是在下阕中,作者的笔锋一转,写到了自己在成都生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在豪放风格中带有一种柔婉。苏轼作为豪放词的代表,很多作品都有豪放风格的体现。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作中作者狂放不羁的态度体现得淋漓尽致。与陆游的那首词中描绘的内容有一定相似性,都描写了狩猎场面的一种雄浑,给读者展现了一种豪放威武的风格。苏轼词作中很多词句的应用,都可以看出一种雄伟的画面,在这些具有豪放意味的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无论自己身处何种环境,在经历或者回忆一些重要场面的时候,都是积极豁达的,无论是对曾经豪放的回忆,还是对现在雄伟的描绘,在词中体现的豪情壮志,是两者词作中的共同点。
(二)两人的词作中都有对自己理想的表达
苏轼的一生,在仕途上有不如意,他将心中的郁结通过词作抒发出来,表达的是对理想的一种追求,比如《南乡子》这首词中,他以一种豪迈的情绪写到“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投笔将军应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他希望能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在仕途上的不如意,让他壮志难酬,只好将这种情感埋藏在词作中。在陆游的豪放词作中,也有对自己理想的描述,陆游曾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他的词作《谢池春》中有“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鹅湖夜坐书怀》中有“铁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这其中的“铁衣卧枕戈”“拥雕戈西戍”都体现了陆游想要复土救国的心情。苏轼与陆游的豪放词作中都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二、苏轼与陆游豪放词中的区别
(一) 苏轼与陆游的豪放词词风略有不同
词风是一首词作的整体风格的体现,反映作者整体的文学功底、生活经历等内容,苏轼和陆游的豪放词中,都体现了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对自己理想的一种执著追求,但是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一人是处于北宋太平盛世时期,一人是处于南宋国家危亡时期。由于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因此在词中体现出来的情感也略有差异。相比起来,苏轼的词作中体现的更多的是对生活以及社会的激情,对祖国繁荣背后自己仕途不如意的描写。在苏轼的词作中,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博大的胸襟,写出来也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在陆游的豪放词作品中,其自我形象以及主体意识的体现并不是词作的主题,在他的词作中,一般是对他军旅生活的一种片面的、断断续续的反映,对曾经的战斗经历以及生活状况进行回忆,因此在他的词风中,除了有豪迈的情感,还会有一些柔婉在其中,除了对战斗中的奋勇进行描写,也对生活中的琐碎进行描绘,陆游的词作中,词作的数量并不多,豪放词并不是主要的类型,在生活中少了战场上的激烈,因此描写的过程中也多了一些柔婉、苍凉、沉郁,对社会中的各种现实进行刻画。由于两人的生活时代背景不同,因此在词风的体现上也有一定差距。
(二)词学观有不同
陆游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诗创作,对于词作的投入精力明显没有诗作的高,对于词这种体裁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轻视。在词人普遍对自己的词风进行转变,将词当做反映社会生活以及对自己情怀的抒发手段的过程中,陆游对词这种抒情的载体和手段持有一定的矛盾以及迷惘。苏轼开放了豪放词的创作先河之后,很多词人都在词风方面进行了转化,沿袭了他的创作风格,在词学观上,苏轼显得更为积极一些,他对词的种类以及体裁不断进行改革。陆游在豪放词的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词学观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这种豪放词的喜爱,他也借助豪放词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为祖国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他对这种创作方式又有一种谴责,对自己的创作也不断进行检讨,在当时的社会中进行这种创作的人占多数,他对自己落于俗套的创作进行谴责,感受到一种悔恨。
(三)两人词中体现出的不同风貌
苏轼的词更多的是文人的词,陆游的词中,不仅有文人意识的体现,也有军旅生活的体现。由于两人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角色的不同,在豪放词的创作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以及韵味。在词史上有很多人将辛弃疾与陆游并称为南宋的豪放词代表,但是两人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与辛弃疾相比,陆游的军旅生涯并没有那么严格,而苏轼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人,与陆游相比,他的词中体现的文人意象更为明显,在陆游的词中,不仅有文人的韵味,也有军人的威严。虽然没有辛弃疾驰骋沙场的机会多,但是陆游曾经作为军帅,对于战场上的事迹多少有些了解,他在豪放词的创作中夸张地、虚构地描写过自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的经历,尽管这种描写并没有真正在沙场上驰骋过的人的描写真实,但是相比于苏轼的纯文人词作,其创作中体现的风貌更为雄浑一些,苏轼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文臣的形象,是一个文人在政治上的不如意以及被贬的情怀描绘。在陆游的词作中,也有文人的柔婉,但是还加入了将自己当做一个军人,想象自己在战场上杀敌的情形,这是两人在豪放词的创作中一个根本的区别。
结语
提到豪放词,都会联想到苏轼。但作为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陆游的豪放词也有一定的造诣。在豪放词的创作过程中,两个人表现出来的风格、主体等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还是较多。由于两人的生活时代背景不同,因此在词创作时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最终形成的词风、艺术风格等都不相同。但就两人的豪放词创作而言,都对后世的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尽管两人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不同,但在他们的词作中,都可以体会到一种豁达的胸襟,一种雄浑和豪放,这也是豪放词创作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毛谷风.陆游词风格浅探[J].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1).
[2] 谢燕.陆游军旅词风格成因初探[J].词学,2013(06).
[3] 夏承焘,吴熊.放翁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