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索莱达·普埃托拉斯是西班牙当代风俗主义代表女作家。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描写特定社会群体和特定地域的风土人情;小说的内容在那个时期显得非常新颖。作者非常重视对人物心理、情绪的描写,尤其是惆怅、孤独、郁结的心境表现得一览无余;在语言表现方式上,作者恪守自然,善于跟着人物心理变化和感觉走。但索莱达·普埃托拉斯有些作品并不拘泥于表现风俗主义,而是借鉴其他小说类型模式。因此,评论她的作品,应该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关键词:索莱达·普埃托拉斯 飓风
引言
索莱达·普埃托拉斯是西班牙当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有很多评论家认为她主要代表了风俗主义。19世纪后期西班牙风俗主义的作家们从特定地区的风貌转向描写典型人物。20世纪时,西班牙风俗主义虽然逐渐变成现实主义,但对地方风貌和乡土气息描述的追求仍然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以下选择了她的三部短篇小说从内容和表现技巧方面进行具体的评析。
一、评析索莱达·普埃托拉斯的《别了,情人们》
(一)内容评析
索莱达·普埃托拉斯的《别了,情人们》开篇对小说的标题进行了交代:主人公在圣诞前夜从家里偷溜出来与情人约会。在当时的西班牙来说是违背伦理准则的,因为,西方的圣诞节意味着与家人团聚。文中主人公发誓此番是最后一次说谎从家里出来搞这种不光明的男女苟且营生。而主人公常常在家人面前撒谎,经常与情人约会,让主人公感觉到厌烦,甚至是厌倦。应该说这种行为是对家人的背叛,是非常丑恶卑鄙的行为。
索莱达·普埃托拉斯深入地描写了主人公为何会有如此孤独悲哀的心绪,主公人如此孤独是因为与他人之间相处不睦,思想沟通甚难,彼此不肯体谅、理解,不肯作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倾听者所造成的。因此,主人公碰到难题,无人支持,无人宽容,归根究底就是人性自私的体现。
从文中主人公的角度进行解析,他已经从骨子里对当时社会和自己的人生感到了无比厌倦,是对当时西班牙中产阶级社会心灰意冷,不再抱有希望的一种心理。
(二)技巧评析
作者在文中叙述时,在技巧方面运用了简单中融合复杂的手法:一次简单习以为常的与情人的约会中,主人公下定决心,诀别这样的风流韵事,但复杂和矛盾心态总是让主人公在决心中又另抱有期待,贼心不死。普埃托拉斯文中大量的笔墨都是运用在描写主人公的心理、对与人真诚交流的渴望、对青春的羡慕以及告别情事的愁思等相互冲击的心理描写,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没有多少对话描写的情况下由普埃托拉斯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心理表现出来的。
文中作者采用了轻柔舒缓的叙述基调。这样风格的环境描写恰好反衬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复杂和心绪的变化。慢慢细品,我们可以从文中看到更多,想的更深些,作者莱达·普埃托拉斯笔下的《别了,情人们》不正是在“静”中追求艺术么?
二、评析索莱达·普埃托拉斯的《外国女人》
(一)内容评析
作者笔下的《外国女人》是一篇很有特色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亮点在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很多人都感觉到孤寂,却还是有人在积极地以实际行动让周边的人们感受到温暖,互相帮助扶持,遇到难题时风雨同舟,绝不放弃。这个典型的人群就是《外国女人》中的这位外籍女人。她就是小说中的卡尔拉,她不是基督,也不是神女,对于周边的居民来说只是一个来历不明、身份不清不楚的外来独身女人。
因为主人公卡尔拉熟知这样的滋味,她更加懂得生活中缺少不了帮助和贡献。在作者的笔下,她也正是这样做的,卡尔拉关心着身边人的痛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安慰着别人的痛苦,用自己亲近的态度去抵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麻木。卡尔拉的这种积极的态度,比起那些只会抱怨世态炎凉的人让人觉得温暖了许多。
(二)技巧评析
作者的写作技巧最显著的是视角很独特。描述视角是用的外来客人的视角,用的是第一人称,对于这个海滨上的居民来说,卡尔拉是一个身份不详的外来人。这一描述视角与描写对象是同一个身份。
《外国女人》一文中的卡尔拉另一身份是新闻记者。这一身份让主人公养成了追寻和查明一切的职业习惯,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卡尔拉去采访那些外国女人,这与镇上居民防范外国女人的态度形成强烈的鲜明对比。这篇小说的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自然平淡的叙述手法。主人公卡尔拉在文中与“外国女人”之间的谈话非常自然且平淡,谈话的氛围也极其自然平淡。这样的描述手法与外国女人对待孤寂、冷漠等难题的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篇小说中“别人痛苦激荡着那颗心,震撼着那颗心,使它不停地跳动着。”这句话令读者玩味无穷。外国女人的生活里除了平静也有着翻滚的波浪,但是这些她都能泰然处之,还主动帮助别人,为别人分忧。
作者用一个外来人的视角去采访“外国女人”凸显了后者对于死者家属的同情,因为主人公卡尔拉与小镇上的居民并没有利害关系,使得整篇小说在叙述时表达得颇为冷静客观。
三、评析索莱达·普埃托拉斯的《飓风》
(一)内容评析
作者笔下的寓言故事《飓风》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小说。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个被人怀疑的杀人嫌疑犯,被关在狱中。有一天,看守告知主人公世界末日很快来临,一场飓风即将摧毁地球上的一切。后来,飓风果然袭来,监狱被飓风吹塌陷,主人公来到了海滩,一场末日飓风拯救了主人公,开始了新的世界。
当主人公知晓飓风末日之后也是非常的恐惧,但是却又想到飓风不来的话自己将会被冤枉处死,飓风末日来临之后可以将整个旧世界摧毁,顿时心中感到平衡,主人公觉得这是上天在帮助她,派飓风来惩罚这个罪恶的世界。
作者是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高手。文中在写主人公被冤枉时,作者描述了主人公在牢中不断来回地踱步,主人公为什么不停地踱步?天气冷虽然是其中一个原因,然后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主人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进大牢,她百思不得其解,描写出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二)技巧评析
普埃托拉斯在《飓风》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描写手法,作者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不断地推向高潮,但令人叫绝的是,作者笔锋一转,只用了一句话便将主人公大难不死后的新世界描述出来。对于到来的新世界,主人公理性地进一步去思考,主人公提出:“为何飓风会主持正义?大自然的力量如何能匡扶正义,大自然的力量一直是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人类是无法掌控的”这样的质疑。
主人公的这一观点又有些唯物主义的思想,飓风到底意味着什么?作者莱达·普埃托拉斯的回答是:飓风末日代表了一个新世界的开始。在《飓风》的结尾,作者指出:飓风也会有周期性的,暗示受冤屈的人有翻身的机会,因此文中的飓风代表的是拯救的意思,这或许是作者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寄托了自己的某种美好念想。
结语
索莱达·普埃托拉斯于20世纪七十年代左右闻名于西班牙文坛,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小说基本可以从叙述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看得出,当时的文学类型很多,大多五花八门:有幽默的、有怀旧的、有高雅的、有抒情的等等,这与之前的小说类型对比来说,更偏重作者主观情绪的倾诉,尤其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怀疑和批评态度较为强烈。没有统一的小说描述手法和类型,索莱达·普埃托拉斯的作品也需要具体评析,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索莱达·普埃托拉斯 ,尹承东. 别了,情人们[J].外国文学,2003(04):28-32.
[2]索莱达·普埃托拉斯 ,尹承东. 外国女人[J].外国文学,2003(04):33-35.
[3]索莱达·普埃托拉斯 ,杜雪峰. 飓风[J].外国文学,2003(0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