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第12期 ID: 421432

  

浅谈《老人与海》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 霍向宁?李超

  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重要观点之一,是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强调艺术的目的是要把熟悉的东西通过艺术手法加工变得不熟悉使读者感到陌生、新鲜从而发生兴趣。本文就拟从“陌生化”的角度分析《老人与海》的独特之处,让读者对《老人与海》有一个独到见解。
  关键词:陌生化 《老人与海》 叙述 塑造
  引言
  “陌生化”是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的观点,他强调文学理论不应只研究文学的外部关系,而应重点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所谓的“陌生化”是艺术加工和处理必不可少的方法,即要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得到全新独特的审美艺术感受。《老人与海》这篇文章表面看来是描写了一个极为平凡的老人艰难困苦的历程,但是作者在作品中却利用了奇特的“陌生化”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一、语言的陌生化
  艺术陌生化的前提是语言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注意到了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文学语言只有能指功能,比如跳舞就是我们对日常习惯的走路新的感受,跳舞就是走路的陌生化。关于陌生化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强化、凝聚、扭曲、拉长、缩短、颠倒位置等等,使日常语言“变形”,它是“文学性”的源泉。这就是说我们要打破惯用的语言形式,对日常化的语言进行有必要的变革,让它本身或者由其组合而成的语句呈现出一种异样的风格,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老人与海》的整个文本来看,作者叙述所采用的语言并没有多少的颜色和多姿,都是一些简单明快的词句,这就与传统的语言叙述有着较大的差别,不再是通过浮华佘艳的词句去愉悦人们的耳目,没有使人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反而超出了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让读者在宁静平淡的语言中感受老人深沉伟大的历程,并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二、叙事结构的陌生化
  许多小说都有着复杂多变的故事结构,以此来实现故事情节的变化多端和内容的宏大广阔。《老人与海》的故事结构却并不是极其地复杂多变。它展现了一个以打渔为生的老人桑提亚哥连续在85天里都没有打到鱼,一无所获,所以在第85天他就一个人架着一艘小船儿漂泊在了深深的大海之中希望有所获。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桑提亚哥成功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但是不幸的是在老人归家途中却遭到大鲨鱼的袭击,在与之奋力拼搏后回到岸上剩下的只有马林鱼的骨头。从整个故事来看,其结构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都是运用了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意象组合而成,诸如老人、大海、小船、马林鱼、鲨鱼……但是奇特的是作者十分巧妙地将这些奇特的形象进行了“陌生化”的变形处理,让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了新的好奇感,让人们对于作品的真谛和内涵的理解更加具有困难,延长了人们的审美时间更是增加了人们的审美难度,从而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审美艺术效果。
  小说的开始写到:“他是独个儿摇了一只小船在海湾打渔的老头儿,已经84天没有钓着一条鱼了。”从这里看来,这段话提供了三个信息:打渔老头、小船、84天。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通常我们的读者对这些信息也不会给予过多地关注,但是如果一旦作者对这些简单常见的信息进行加工,诸如赋予它们在色彩、线条、外形、大小、性质等方面以变化的元素,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意义和韵味,那么它们对于读者来说就会是另一番不同的滋味了。陌生化极为注重变形,这是它最重要的一种“陌生手段”,对日常材料的变形再加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海明威的艺术视角在这里是极其特殊的,他并不运用一般小说当中作家普遍运用的那些艺术手段和艺术方法。他是以自己的身份和视角去对老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这就使得整个故事的焦点都聚集到了老人的身上,利用老人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和领悟世界,接下来,通过老人在大海上的漂泊,作者再次经由老人的眼睛观察到了大海上的无限风光和景象,并由此去体会老人内心复杂多变的思想活动,而叙述中外在视角的交叉、转换和混合等又使得老人艰难捕鱼的这一过程展现得更加丰富多彩,赋予奇幻的韵味。这一过程的描述是何其的真实、细腻而且活泼生动,让读者面对平凡无奇的事物产生了独特的内心感受。
  三、人物塑造的陌生化
  像《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这样的一个平凡渔夫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是极为常见的,但是在海明威的笔下,作者却运用了典型的象征性手法将桑提亚哥进行新意地塑造,赋予其别样的精神风貌,让读者感受到了不同的渔夫形象。作品中的桑提亚哥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年者形象,但是与众不同的是桑提亚哥却以坚强的毅力打破了习惯与经验的常规,重新显示出人生的力量与毅力,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硬汉子”的坚强性格,桑提亚哥以自己的坚强意志做出对人生和命运的召唤,这是一种在自然和艰难困苦之中对于人生命运的召唤,这种召唤显示出一种近乎凄怆的悲剧精神。这里面就是“陌生化”手法的独特运用,作者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颇为平常的事物颠倒过来,打破我们惯性的思维,让我们对平凡的事物有了一个全新的别样认识,通过这样一种陌生化使我们对于常见事物的审美感受力度大大增强了。小说中为了塑造一个新颖奇特的形象,作者为老人设置了一个缺乏常理逻辑的世界。渺茫无极的大海蕴藏着无数难以预料的风险,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充满凶险的境地,桑提亚哥作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决定,那就是勇敢地出海捕鱼。海明威在这里并不是要描绘一个为生计而奋斗的形象,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显示出桑提亚哥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所表现的英勇无畏和坚忍不拔,因此桑提亚哥的经历显示出了独特的个体生命价值。老人孤身一人面对着没有理性、瞬息万变的力量。这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强劲力量数倍于自己,按照常理,作为一个毫无建树的老人是根本不可能与之对抗的。而老人却并没有遵循着常理的逻辑,这种不能用常理来理解的追求,给人们提供了对生命价值的思索。因为这种追求远远超出了平常人们对获取物质的动因以及对老人这一类平常弱者的经验感知层次。这种追求代表了一种“不可为而为”的精神。作者给读者所提供的是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形象。“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5]这句话不仅仅成为了桑提亚哥的精神表现,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精神的高度概括。在他的搏斗经历中,读者充分感受到了他与命运作殊死抗争的悲壮与崇高。
  总之,陌生化的艺术手段使我们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感受,让我们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新颖的美,给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和震撼。“艺术就是体验物体的艺术性,物体本身已不重要了。”这是陌生化提倡的一个全新的艺术角度。《老人与海》中陌生化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艺术手法的极大魅力,也为我们对于《老人与海》的接受与阅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美]海明威,金绍禹译.死在午后.海明威文集[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美]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萃[M].译林出版社,2009.
  [3]曹萍.海明威短篇小说《杀人者》的语言风格[J].外国文学研究,1997(4).
  [4]李圣爱. 从“冰山”理论解读海明威的文体风格[J]. 时代文学,2010(11).

浅谈《老人与海》陌生化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