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文学领域中,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对语言学的理解和研究,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意象的语法”就是他的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语言的深层次含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本文旨在对弗莱语言学中的“意象的语法”概念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弗莱语言学意象的语法
引言
语言学是文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语言的功能、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类型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在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索绪尔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语言学理论中关于“言语”和“语言”的理论,对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模式研究是一种很大的启发;关于“能指”和“所指”的理论,对罗兰·巴特的文学符号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语言学是人文类学科中最科学的学科,弗莱关于语言学的研究也比较多,产生了很多深具内涵的理论,比如他的“原型批评理论”便是直接受益于语言学理论而建构的。他认为,语言是意象产生意境的重要载体,语言与语境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在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对语境的研究越来越多,语言和各种意象产生的意境是不可能被完全隔绝的。
一、索绪尔思维“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理论对弗莱的影响
索绪尔曾经在语言学著作中写道,言语活动的研究其实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主要部分,这种研究将社会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心理的研究。另一个则是次要部分,这部分的研究主要是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中就有索绪尔的“语言”与“言语”的模式,他试着对语言的深层次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将意象的语法表达出来。借助索绪尔的研究理论,弗莱将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与原型和原型的变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类比。他认为,人类的语言和言语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概念,如果言语想要被人理解,并且要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则必须要将语言作为载体,通过语言传递言语的信息。当然,语言关系的建立,也应该要以言语的运用作为一个基本的前提。用一个更为形象的例子进行分析,当一个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他肯定会阅读很多其他的文学作品,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找到一些文学创作的方式方法,他所阅读的作品就是原型,他的创作就是对原型进行改变的过程,创造出来的作品与原型之间又会有很大的差距。在这部作品中往往会融入作家的写作风格、创作的特征等,不会完全拘泥于原型中,所以,这个创作的过程使得原型变得更加丰富,就好像是言语在促进语言的演变与丰富一样。
将语言符号分为所指与能指,以此来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是索绪尔语言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这一理论也被弗莱运用。在弗莱的著作《批评的解剖》中,象征系统的构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参照语言学的能指与所指关系,我们可以对象征和象征意义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具体说来,语言学上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象征与依据象征产生的深层含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为的粘合而成的,其实是一种自然的指示。弗莱研究得出,象征与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与它们的文化背景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不同的文本背景下,事物的含义是不相同的。比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象征着吉祥以及威严的动物,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龙却是邪恶的象征。所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象征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弗莱的象征是一种文字画像,其所指并没有消失。正是由于这个特征,使得弗莱的语言世界能够产生自我指向和自我衍生的功能,渗透到客观世界中,并且形成另一种规章秩序、不会出现混乱而且没有意义的现象。
二、元语言的概念
自从元数学概念被提出来之后,很多类似的新术语开始出现。这些术语一般都是通过加前缀来构成的,比如元语言和元批评,就是在这种模式下形成的一种概念。元语言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全新概念。语言学领域中关于元语言这个概念的认知有很多种版本,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同意将元语言看成是对对象语言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语言。元批评则主要是为了分析和考察某种批评的概念范畴、逻辑思维以及方式方法,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为了对陈述的内容进行追溯以及考察,而不是仅仅对各种事物的本质进行揭示。弗莱的批评理论是从学科性质、批评的必要性、批评原则等角度出发对文学批评这一概念进行分析的,他的批评理论所讨论的对象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文学文本,也不是一个特定的文学现象,可以说是在这些文本以及文学现象基础上延伸的一种对自己的反思,从而使得文学批评也具有一定的自反性。因此,他的批评理论也被称作“元批评”。弗莱的元批评理论受到元语言学观念的影响,可以将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之间的关系与元批评与批评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元批评可以被看成是批评的元语言,也就是一种关于批评的语言。使用元语言所提供的方法论,弗莱对于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进行重新的构建,确立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地位,并且也推动了文学批评的转换,使得文学批评可以真正实现独立,而不是局限于语言的多种范畴之内。
三、语言的循环模式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循环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弗莱在自己的多部著作中都提到了语言模式的循环理论。他将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理论应用于人类语言发展史上,将语言的循环与这种时代的循环进行类比,从而使得语言学领域中关于语言的认知又上升到了新的层次。每一个时代背景下都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语言,比如诗歌体、英雄体、通俗体,这几种不同的文体之间是相互循环影响的,从而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弗莱研究得知,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指的是对古希腊文献、《荷马史诗》、《旧约圣经》中的大部分进行写作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语言并没有对主体和客体进行分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也不是十分明确,但是这个阶段的语言运用对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强调。他认为,这种联系是由语言的主客体之间共同努力产生的。由于词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因此所有使用语言的人也会获得某种能力,这种能力则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使其行为发生转变。例如,为他人取的名可能影响其性格;人们在战斗的时候往往大喊,似乎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将潜在的力量释放出来。在语言第一个阶段中,很多词汇都是具体的词,即使是一些比较虚拟的词汇,但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也有实体性,比如灵魂、勇气、感情等词语,在《荷马史诗》中应用起来就带有一种实际性。
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柏拉图时代开始的。这个阶段对语言的研究主要是在文学语言方面。文学语言是一种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的语言,这种语言更加个性,在基本的词汇上,其形式是将内心的思想或者想法公开出来的一种形式,这使得语言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区别越来越明显,而且界限也越来越清晰。在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人们利用这样的语言可以将智力和感情活动区分开,使得抽象的东西也变得更加实在,成为一种具体的东西展示在人们面前,并且可以加深人们的感官享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逻辑”这一概念,而且使得语言的意义有了深化,产生了隐喻的概念。隐喻是语言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隐喻的出现,使得语言已经脱离了表层含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且也使得人们的表述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很多时候人们所说的话语并不代表其真实意思,语言在这个时候只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语言信息下的深层次含义才是说话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在对这些语言的真实意图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也是对语言进行内化的过程。
语言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从十六世纪开始的。在这个阶段中,语言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实现了绝对的分离,很多普通的语言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文化主流。比如“日出”和“日落”这两个词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之多。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两种现象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但是从词语本身的含义来讲,这两个词语的隐喻含义依旧存在,隐喻层面还保留了深刻的意义。在《荷马史诗》时代,词语的使用能够使人产生一种联想,对我们生活的环境周围很多不存在的事物进行想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语言的功能又得到了简化,语言又成为了人们交际的一种最普通的工具。所以,语言的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难到易的过程。
结语
语言是人们交际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工具,语言学是促进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学科,语言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资源成为文学理论发展的土壤和基础。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语言学家,他们对语言的深层次含义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弗莱的语言学理论中,对语言的表象、深层次含义都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对于语言模式衍变的独特见解,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语
参考文献
[1]安华林.元语言理论的形成和语言学的元语言观[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01).
[2]易晓明.语言与文类中的意识形态指涉——弗莱的意识形态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
[3]刘孟子.修辞艺术之奇葩——简析弗莱的语言修辞观[J].青年教师学报,2007(06).
[4]董亦佳.杰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与阐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6.
[5]何志钧,马建英.宏大的叙述——弗莱整体性文化批评观的生成与向度[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4).
[6]刘俐俐.一个有价值的逻辑起点——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