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是20世纪以来全世界最受认可的读物之一。此书无论从写作手法、象征意义、哲学理论上都有很高的研究意义。本文拟从对人性的描写手法上进行解析。人性本质有善恶好坏之分,常规描写大多加入对善的褒奖和对恶的打击,唯有《小王子》对于善恶的描写都唯美到极致,朴质又飘渺,启迪读者的灵魂。
关键词:《小王子》人性描写手法简单唯美
引言
《小王子》于1943年在纽约出版,先后被译成100多种语言,电影、唱片甚至纸币上都可以看到此书的影子。目前在国内有 110种中译本。[1] 其读者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国籍、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不能阻挡人们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大人视角的童话思维、简洁质朴的语言、唯美的描写手法和淡淡的哲理性,让人如沐清泉,荡涤心灵。
一、对于《小王子》的研究现状
深爱此书的读者都知道,这部作品的优秀是综合的,它发挥了一部文学作品最大的魅力。多年以来,学者们对于《小王子》的研究有不同的切入点。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从哲学、爱情观、空间性、象征意义等各方面进行探讨并且取得诸多成果。徐芳于2010年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小王子〉中“二元世界”的象征意义分析》对《小王子》童话题材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熊艳莉于2011年撰写的硕士论文《从评价理论的角度赏析〈小王子〉》对其进行了探讨;陈梦然、聂茂于2007年发表了文章《存在主义视域中的童话书写——以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为例》,探讨了这部作品的存在主义思想;周国平的评论是对《小王子》的美学意义的赏析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有许多别的研究成果就不在此一一例举。
《小王子》的经典可以承载更多更深的研究,本文拟从其对于人性描写的唯美手法上进行探讨。
二、《小王子》对人性描写的唯美手法
圣·埃克苏佩里的这部短篇小说通常被定义成童话,由于作者自己注明是写给大人的童话而又有了更深的内涵。文章多重空间的表现手法让读者恍若置身于一个奇幻空间,但是空间里人物的特色又反应了现实社会的真实感,所以读过之后的灵魂仿佛经过一场奇幻之旅,对于心灵的启发非常深远。
人性的表达描写贯穿于文学影视等各种作品中,从世界文豪的巨著到国内当今流行的宫廷剧,都无不涉及到人性的描写和表述。但是表达手法的不一样,决定了读者的群体和读者的认知度的差异。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文学巨著在国内年轻读者中仅仅达到知道书名的程度,因为年龄偏低和人生阅历不够导致我国读者对于文章的理解达不到深度,所以很多作品的教育意义并没有发挥实效性。此外,很多著名的作品因为非本国文化,在经过翻译和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后,由于译者、读者和原著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物和事件本来的意图没有得到完全领会。区别于这些现象,《小王子》之所以被认可,恰恰是它运用了能跨越文化差异的最朴素简单的描写手法。它没有复杂的剧情结构,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直白朴素简短的语言从心田缓缓流过,像是由最朴素的酿酒程序酿出的最醇厚的美酒,让人久久迷醉。
《小王子》对于人性的描写具有以下特色:
(一)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高度具有银河性
每个作家写作的时候肯定都是想要表达某种大爱大恨或者小爱小恨,表达某种思想、想法亦或是某种情结。圣·埃克苏佩里在人性认知上具有“银河性”,这纯属于笔者自己的定义。因为如若一个人或者一个灵魂置身于银河以外,俯瞰的必定是整个银河系,那么不论是任何一个星系的闪光,还是任何一个星座的陨落,都变得那么美丽又渺小,唯一而又自然。每一个都是美的,故而不用特意地赞美。当人可以俯瞰自己和同类的时候,就站在了这样的高度。圣·埃克苏佩里无疑就做得很好。他描述的人性没有善恶好坏的区别,而是真实地面对人性的本质。作为一个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经常驰骋于空中。这种特殊的旅程让他思维上得以超脱,获得凌驾于世界大地之上的视野,让他有了俯瞰地球的角度,从而更客观、更宽容地理解人性,审视生命。书中出现的角色有小王子、飞行员、玫瑰、狐狸、蛇、国王、醉鬼、天文学家、点灯人等等,每个角色都奇特而又平凡。虽然这是一部童话作品,但是同所有人类作品一样,这些角色都源于生活原型。再伟大的作品塑造的角色也大多与人类有关。从作者所描述的角色来观察,他并没有偏向于人性善恶中的任何一方面,纯洁、真诚、虚荣、贪婪等人性本质在作者眼中都是一种本质的表现,只是得到了客观的陈述。
(二)具体描写的自然美
《小王子》文中的动人之处着实太多,在此选取其中对于人性描写的部分特色之处进行介绍。
飞行员给小王子画了好几只羊,但是后者都不满意。于是忙于修理的飞行员画了一个箱子递给小王子,告诉他这就是他要的羊,可是小王子的话让他非常惊讶:“这正是我想要的……”[2]区别于一般情况下人们追求完美画作的渴望,飞行员通过给需求者想象的空间来解决问题,这无疑体现了作者高于常人的人性认知。人性里对于个体想要事物追求欲望非常强烈,总是很难再现实中找到完美的,所以总是在不停追逐。其实最美好的就是想象的样子。这样的道理用这样简单的故事表述出来,质朴又富有诗意,读者心灵深处被碰触了。小说不需要长篇大论的道理便足够引起人们寻味和反思。
文中表达小孩和大人对一所房子价值认可的句子也令人轻松了解人性在成长过程中的改变:“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和“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作者并没有像笔者这般在此直白地解说成人是因为经过各种生活磨砺,所以看待价值的方式不一样了。作者用简单的两句话就让人轻松地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人性对于事物的价值需求和审美发生了扭曲:不再在乎满足真我的需求,而更多在乎是否满足社会所认可的需求。
被困于沙漠中的飞行员和小王子寻找水井的过程中,小王子说了一句话:“使沙漠更加美丽的,就是在某个角落里,藏着一口井……”一句话就说明了,正是对于一些渴求之物的追求或者是黑暗里隐藏的那丝美丽才让某个地方变得美丽。
对于爱情无法停止的渴望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之一。在爱情的世界里,人性方面的原因对于爱情结局的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小王子》最著名的就是关于爱情的人性描写。在此书里,玫瑰的虚荣也变得特别让人怜惜,而小王子对于自己付出才觉得那朵玫瑰独一无二的理论,也是人性的表现。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强调爱情里的得失,但是正是由于畏惧付出和索取回报才理所当然地让很多情人走向河流的两端,还未如愿到达不朽,就弄丢了自己。简简单单地为一朵花浇水挡风胜过很多作品里复杂的爱情表现,作品把爱情的需求与付出回归到就像浇水一样简单的原始质朴描述。
蛇对小王子说:“如果你非常怀念你的星球,那时我可以帮助你。我可以……” 蛇在文学作品里,一般都是邪恶的象征,但是此书中的蛇却有能够被理解的可爱一面。它的邪恶也可以帮助他人达到愿望,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合理的,有些地方没有善恶之分。
运用简单的故事和句子表达这样唯美的意境是比用复杂剧情和华丽辞藻更难能可贵的,所以这种自然诗意的表达方式深深触碰了读者心里的感应点,引起对于人性、对于自然美的共鸣。
(三)银河性和自然性结合的唯美
读过这部作品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读起来完全不同于《巴黎圣母院》等长篇巨著的作品,与用一个冗长的故事情节极端地讲述美与丑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小王子》简短的篇幅和简洁易懂的文字和情节,区别于复杂的人性描写。其简单的特色让读者感到轻松,而不会因复杂的剧情和人物心理活动让人感到沉重。它所塑造的世界里的每个角色都自成世界,可以相互完全没有关系。这样的人物布局简单明了,天然易懂。儿童喜欢里面的科幻空间,成人在经历人生以后更喜欢简单快乐的人生意义。这种不见修饰、只用单一剧情进行表达的方式让其独具特色。
作者具有“银河性”高度的人性定义和既简单又充满诗意的哲理式描写手法让《小王子》在人性描写上达到唯美。一朵花、一个人、一句话、一个小故事构成简单至极的剧情,没有《百年孤独》里人物角色的复杂,也没有《罪与罚》的心理变化之多。但是短短的美丽的文字,久久停在读者灵魂里。
三、唯美的人性描写促使《小王子》对于读者影响意义更深远
文中提到美好或者邪恶的人性时都是一种客观陈述的语气,使得读者不会太过于偏向情绪上的认知,读书时处于既客观又主观的奇妙状态,达到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离,这是极其放松的阅读状态。轻盈的东西总是更容易让人接受,就像老庄思想在中国的影响一样,《小王子》足以说明人们对于简单美好的向往。并且一部读起来轻松的书覆盖面会更广,影响的直接性会更强。
此书即使对于人们定义中善的对立面——恶的描写,也都是站在人性本质上予以理解和包容。对人性的向往是一种总体上的和谐,是人类对于空间的向往、对于美好的向往、对于自我的向往和对于回归的向往。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非常进步,和起源初期相对于大自然的渺小不同,现在的人类占领了整个地球甚至向宇宙拓展。空间的缩小让人类相互之间的活动更为密切,在此过程中,人性本真的一些东西被逐渐掩盖和扭曲,现代社会人们有自我分离的现象,即真我和社会赋予的自我分离。找到其中的平衡才会轻松快乐。所以所有读过《小王子》和深深喜欢这部作品的读者应该学习圣·埃克苏佩里这种简明轻松的描写手法,用以对待自己的创作,对待自己的人生。语
参考文献
[1]徐芳.《小王子》中“二元世界”的象征意义分析[D].西南大学,2010.
[2]熊艳莉.从评价理论的角度赏析《小王子》[D].南昌大学,2011.
[3]陈梦然.存在主义视域中的童话书写——以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为例[J].求索,2007(09).
[4]邬震婷.哲理童话《小王子》的美学价值初探[J].新世纪论丛,2006(02).
[5](法)莫洛瓦.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利[M].袁树仁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
[6]龚北芳.《小王子》爱情的凄美隐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07).
[7]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M].马爱农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