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7期 ID: 421023

  

《名利场》语言创作艺术的解读

◇ 潘高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幽默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因为受到歧视,开始不择手段地想要进入上流社会,只是为了争取自己应该有的平等地位。这部小说中的语言有十分强烈的讽刺意味,对英国上层社会是一种很好的反映与揭露。本文对《名利场》的语言创作艺术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名利场》语言艺术讽刺艺术
  引言
  《名利场》可以算作是一部很成功的讽刺小说。其中的场景确确实实是一个充满了名利斗争的场所。这部小说反映了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也反映了一个想要跻身上流社会的女子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阶级差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因为身份受到歧视的女人利贝,为了争取自己应该有的平等和权益,开始不择手段地进入名流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让人厌恶的人,但她也绝非是一个善良的人。她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经历,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批判,对社会中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揭露,在语言上体现出十分辛辣的讽刺意义。
  一、《名利场》简介
  《名利场》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家萨克雷的成名作。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就是十九世纪的上流社会。小说中的两个女主角,性格不同,出身不同,命运也不同。其中一个是出身贫寒的女孩利贝,十分机灵乖巧;另一个是家境十分殷实的艾米利亚,有些迂腐懦弱。由于身份低微,利贝在社会中受到了歧视,但是她一心却想要进入到上流社会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平等对待,利贝苦心经营,最终还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腹的心计进入了上流社会,但是最后的结局并不是很理想,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相比于利贝,艾米利亚却是一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她安于现状,相信天命,也是由于自身的家庭比较殷实,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作者通过对利贝以及艾米利亚的不同的生活轨迹的描绘,实现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批判。《名利场》是最具有讽刺批判意义的一部小说之一。当时的英国社会工业十分发达,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英国上层社会的人,一直忙着争权夺位、争名求利。在上流社会中,名利、权势、利益都是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的。作者创作这部小说也有一定的背景。他年少时家境比较殷实,但由于父亲早逝,被母亲送回到英国的贵族学校念书,让他接受了高等教育,因此他的思想与当时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有差距。他也在上流社会中经历过一段时间,这使得他对上流社会更加熟悉。《名利场》中的很多上流社会的场景也是他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所以萨克雷的小说创作是十分客观的,他不会在小说中表现出太多个人的喜好,也不会对事实进行遮饰和歪曲。
  这部小说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爱慕虚荣的风气进行讽刺,所以在语言上会具有比较强烈的讽刺意味。作品的两个主人公中,其中一个是十分坚强的女性形象。她不安于现状,为了能够进入到上流社会,不择手段,但并没有做出什么有损于社会的事情。她只是在为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努力奋斗而已。作者看似是在对她身上的那种女性意识进行赞美,但其实是通过她的艰辛努力与并不美好的结果的相互对比,反映出女性还被当做社会附属产物,无法真正独立地生活的现状,同时也对这种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进行了抨击。
  二、《名利场》的语言特色
  (一)讽刺语言
  从这部小说中的两个女性身上可以看出,她们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中截然不同的两种女性。爱米丽亚代表的是忠贞于传统的女性;利贝代表的是一种虽然邪恶,但是却是在为自己拼搏的女性形象。这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存在的意义,就是她们是萨克雷对上流社会进行讽刺的形式载体。萨克雷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但是他也不乏幽默。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的思考,这部作品可以说将他的语言艺术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虽然萨克雷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存有一份不满的宣泄,但是他并没有使用一种十分严肃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说教,反而是采用一种比较幽默的讽刺语言来体现批判的主题。在利用讽刺语言艺术的时候,萨克雷比较倾向于对故事情节进行渲染,利用语言对细节进行描绘,从而揭露出在故事背后隐藏的真相,也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让读者从一个个简单的故事情节中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使讽刺的艺术效果可以实现最大化。比如在《名利场》中出现过这样的一个情节:由于缺乏固定的经济来源,克劳来夫妇的家境并不是很好。他们经常举办各种大型的宴会,其实所有的费用都是由富翁斯丹恩支付的。他们是为斯丹恩服务的,而他们得到的只是一个举办了宴会的虚名,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这样的细节描绘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上流社会中的这些人持有一种讽刺的态度,对于当时社会上那些依靠权贵以及贪恋名利场虚荣的人的虚伪本质怀有批判的眼光。作者认为,这些人就是让社会风气变坏的根本。不但他们本身生出了一种不正之风,而且凭借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又使社会上的其他人也产生了这种行为。比如利贝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由于利贝出身贫寒,为了能够进入到上流社会,她必须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当然,在萨克雷看来,利贝这种女性形象是有征服欲望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开始展现自己的心计,她的野心勃勃会对周围的男性构成莫大的威胁。虽然他对利贝身上的那种女性意识的闪光点进行了赞美,但他本质上却并不喜欢这种人,因此给了利贝一个并不美好的结局。相反,他虽然在批判上流社会的人,但是他对出生并且成长在上流社会中的艾米利亚的描绘,笔调更为温和一些,艾米利亚最终的结局是美好的。
  (二)比喻艺术
  在《名利场》中,对于人物的塑造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萨克雷十分喜欢利用比喻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喻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形象。这种比喻不仅会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也会表现在对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刻画上。通过比喻实现了对人物的内心和外在的双重塑造,使人物的形象可以变得更加丰满。比如小说在对艾米利亚这个角色进行塑造的时候,就运用了比较丰富的比喻艺术,将艾米利亚身上的那种安于现状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在小说中作者用“寄生藤”来形容艾米丽亚,这样的女性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家庭、丈夫和孩子。她们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她的一生就是依附在自己的丈夫身上的,一生都以自己的家庭为重。寄生藤的比喻十分恰当,这种女性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很多女性形象,女性的依赖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作者通过恰当的比喻,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立体。除了对艾米利亚这个人的整体感觉进行比喻之外,作者还对她的容貌进行了比喻,利用玫瑰形容她的美貌,利用百灵鸟来形容她的歌声以及性格,使广大读者对于艾米利亚这一形象产生整体的认知。再比如在对利贝进行比喻的时候,萨克雷也使用了十分丰富的比喻手法。他将她比喻成为“蛇”,也用“女妖”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利贝。萨克雷将利贝看成是一个外表美丽,但为了达到目的却不择手段的人,因此她是不会被社会所认可的。即使她为了自己的目的在一直努力,也使用了自己的方法,但最终还是不能赢过这个社会。作者对她的精力、机智敏捷、面对现实不妥协和面对挫折仍然积极乐观的精神持有一种赞许的态度,但是却依旧给她安排了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名利场》语言创作艺术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