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7期 ID: 421030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 李慧?王盛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文学家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偏好并善于少女与成熟女性的人物形象塑造。他通过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描写来象征女性形象的纯洁与美丽,同时又通过作品中男性的感官来丰富女性形象,极具主观性和文学创造力。
  关键词:川端康成女性形象解析
  引言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以其作品的唯美唯情以及东方文学、文学美韵闻名于世。川端康成的作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表现颓废的、病态的性爱;第二类是表现孤儿的孤独与悲情;第三类是表现社会底层女性的悲惨遭遇。在这些类型的作品中,女性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他用极为细腻的笔触、以女性生活的悲欢为主题,将传统的文学手法与自然、人情的表现手法完美融合,既不介入个人情感,同时又能通过一个个女性文学人物的鲜活塑造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研究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研究和理解川端康成文学、乃至日本社会的妇女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两类女性形象
  一般认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圣洁美丽的少女,一种是成熟进取的妇女。前者往往在个人生活中倾注了全部的、单纯的爱意,后者则对生活有着复杂的感情态度。在《纯真的声音》中,川端康成写道:“少女在任何艺术领域中都是被歌颂的对象,但她们自己却不能歌颂自己,反而要其他男性或成年女性来歌颂,这似乎是一种可悲的状态。可是,任何艺术都是人从年轻走向成熟的平台,一想到此,就不必那么悲叹了。”川端康成还说道:“少女有纯真的声音,就应该有纯真精神。然而,无论是声音抑或是精神,都是文学上所看不到的。”在川端康成看来,这无疑是十分遗憾的。他带着对少女纯真之音、之形、之神的向往与追求,用手中的笔创造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少女群像,填补了文学作品中纯真少女的空白。
  川端康成代表作《伊豆的舞女》中的舞女薰子可谓是少女群像中最突出的一位。她是一位十四岁的花季少女,外表秀美、性格开朗、为人善良。她的举手投足都让人感到无比温暖。男主人公正是在这位少女的感召下才走出心理阴影和人生低谷。男主人公对净化其心灵、同时又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感情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只是在有如一缕清泉的少女面前涤荡压抑已久的心灵,展望明朗的未来新天地。川端康成的另一部代表作《雪国》被誉为是近代文学抒情作品的巅峰之作。作品中的主角驹子是一位少女,她以清洁纯净的心灵美与身体美深深吸引着男主人公岛村,同时也深深吸引了《雪国》的读者。驹子对爱人岛村的付出是全心全意的,正如她的自述:“因为纯洁无私才能真正去爱一个人。”而真正反映驹子毫无瑕疵的心灵美的是,驹子为了给另一位男性好友行男凑医药费,以挽救行男的性命,而甘愿当艺妓挣钱,足见驹子以及岛村爱的宽容与无私。
  有文学评论家认为:与纯洁少女相比,成熟女性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不再秀色可餐、不再有纯洁的心灵,反而让人感受了更多的丑陋。即便川端康成有意赋予她们一种美,那也是畸形变态的美。例如《千鹤》中的夫人太田与其女文子就是典型的川端康成要塑造的成熟女性形象。太田与情人之子菊治发生了感情,让后者感受到了成熟女性之美。他说:“与太田在一起,让我好像第一次认识了女性,也让自己觉醒成为男性。”太田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错,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爱情面前任何道德都是无力的,这才是爱的纯真。太田自杀身亡后,对其母的行为,文子心中只有深刻的同情与理解。文子对濒临崩溃的菊治的身心拯救看似是一种美,但她对潜藏于人性深处恶的同情与理解确是一种不可理喻的美。川端康成在塑造成熟女性形象时,渗入的情感比纯洁少女形象塑造要复杂得多。
  二、川端康成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自然与主观塑造
  深入研究川端康成作品会发现,塑造女性文学形象不仅是他的文学创作偏好,更是他拿手的文学创作领域。一方面,他继承了东方传统文学的精髓;另一方面,他又融会贯通了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创作手法。据此,他将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文学创作的感性自然紧密结合,让全世界广大读者深刻体会到了东方独特的女性艺术魅力。在川端康成看来,主观情感、意识的作用是自然美与人性美和谐统一的桥梁,因而需要在女性形象塑造中突显出来。在文论中,川端康成针对东方传统文艺美的精神给予了系统论述。他说:“世界最美之处在于这个国度拥有大自然中的一切山川草木,置身于这种美的感动中,人的情感都是最美的。”正是将这种强烈的美学意识运用到了女性形象的文学塑造中,才让川端康成得以将传统文学推向世界文学的高峰,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之美融入了自然之美中。川端康成至少运用了三种创作手段才做到这一点,即通过自然美景象征女性的外貌美,通过自然之物象征女性的性格命运,通过自然之纯象征女性的心灵。在自然背景下,川端康成赋予了众多女性形象丰富的文学色彩。
  例如《伊豆的舞女》中“薰子的笑用鲜花来形容最恰如其分,他的双腿、裸体就像山林中的小梧桐一样修长、洁白”。川端康成用自然物之美象征薰子的外在美,并且还用如诗如画、风光无限的伊豆半岛来表现主人公情感在大海、丛林、山峦中的交融。透过纯洁美丽的自然风光,读者看到的是舞女薰子的青春魅力,同时也读到了少女般淡淡的忧伤与柔情似水。再例如《雪国》中的驹子,她纯洁的美是通过纯洁的雪来象征和凸显的。川端康成写道:“雪色的白光闪烁在镜子里,闪烁在驹子的面颊上,闪烁着一种说不出的洁净美。映在雪色上的驹子的头发,透亮鲜明、黑中泛紫,于寒光中飘逸激射。”通过对皑皑白雪的描写,读者很容易感受到驹子心灵与身体的圣洁。
  通过自然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在川端康成的《古都》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小说中四次出现的一种自然风物,即紫花地丁,象征着苗子与千重子这对孪生姐妹紧密相关的命运。川端康成写道:“自从千重子懂事以后,老枫树上就有了这两株紫花地丁,上下相距约一尺远的距离。千重子经常在寻思,两株紫花地丁相互之间能否感应到对方吗,它们能相逢并在一起吗?”千重子时而感动于两株紫花地丁的生命力,时而又与它们的寂寞感同身受。小说的结尾,两株紫花地丁在瑟瑟的秋风中“有些发黄了”,尽管叶子长长了,也相逢了,但相逢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而千重子与苗子的相逢亦是如此,注定是哀伤的分离。显然,川端康成是想通过两株紫花地丁的自然变化来反映两姐妹的命运与情感波折,从而塑造了一对凄美的姐妹形象。   除了通过自然之美象征女性形象之美,作为文学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川端康成还擅于通过人物的主观感受塑造人物本身。天地万物的存在是由于自我的存在,以天地万物在自我主观之内的态度去审视天地万物,就会产生主观力量与信仰的喜悦,就会产生万物的精灵。川端康成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论让他在文学创作中偏向于用直觉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最终来表现现实生活。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发现川端康成的人物塑造往往不具有客观性,主观色彩、感性色彩往往要浓厚得多。在评价另一位文学家横光利一时,川端康成说:“横光先生在描写所有的对象时都将分散的主观无限地跃入,让他们都跃然于纸上。”而川端康成自己也具有类似这样深厚的文学创作观。在《伊豆的舞女》中,薰子并非是通过川端康成客观、直接的描写塑造出来的,而是通过男主人公的视觉与主观感受来塑造的。在自评《伊豆的舞女》的文章中,川端康成写道:“薰子的所有都是按照男主人公‘我’的所见所感所赋予的,哪怕是薰子的情感经历、心理活动历程等,都是‘我’心中对舞女的理解的复制。”无论是薰子洁白的裸体,还是纯洁的心灵,都是通过“我”的主观视角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直到小说的结尾处,“我来到码头,等在岸边的薰子一动也不动,只是默默地耷拉着头,表情严肃,倩影依人,好像是因为要分离而有些生气”,薰子的人物形象依然是通过“我”的感觉展现出来的。
  此外,《雪国》中驹子与叶子的人物形象也是在岛村的视听感觉与内心感受中丰满起来的。小说的开篇,岛村透过车窗看到了叶子的形象:“她的身姿完全挡住了窗外的其他景物,围绕在她周围的是不断闪现的黄昏光晕。”在岛村眼中,虚幻与空灵才能形容叶子的美,叶子的声音在岛村的脑海中有如雪山上传来的悲凉之音,令人神往。而驹子在岛村看来是无比的纯洁,他甚至以为驹子就是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初夏的山色之景,留给人满目的清新。所以无论是驹子还是叶子,她们的女性形象都不是客观描写出来的,而是川端康成借助他人的视角感受描绘出来的。如果说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用美作为核心,那么作品中男性对她们外表、内心、声音的感觉就是半径,两者形成了丰满而又别有韵味的人物形象之圆。
  结语
  综上所述,以鲜明、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著称于世界文坛的川端康成,不仅偏好于这类文学人物的创造,而且更善于如此。在他的笔下,无论是纯洁的少女还是复杂的成熟女性,都有其对应的自然象征之物,从而形成女性形象美的核心,再用作品中的男性视角和感受让女性形象之美丰富、圆满。尽管有些女性形象的美是畸形、病态的,但从单纯的文学创作角度来说,川端康成的人物形象塑造造诣还是十分令人敬佩的。语
  参考文献
  [1]叶渭渠.川端康成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80-81.
  [2] 张琨. 浅析川端康成在《古都》中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留恋与迷惘[J].语文建设,2013(08).
  [3]谭晶华.川端康成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24-25.
  [4]余虹.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审美解读[J].语文建设,2009(03).
  [5]乔迁.川端康成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57-158.
  [6]邱博.《雪国》的色彩美探析[J].语文建设,2013(20).
  [7]张石.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1-63.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