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7期 ID: 421021

[ 易华 文选 ]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约翰·斯坦贝克《菊花》的解读

◇ 易华

  摘要:女性主义是很多西方文学作品的重要思想,对于女权运动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菊花》进行解读,旨在加深对这部作品的主题的理解。
  关键词:女性主义约翰·斯坦贝克《菊花》
  引言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文坛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在美国现代文学领域,他备受关注,其作品主要以小说为主,并且在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菊花》作为一部短篇小说,是他最成功的小说典范。在这篇小说中,斯坦贝克不仅扮演着小说作者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女性主义学者。他利用菊花这种意象,对女性的命运进行探讨,探寻出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一种十分微妙的关系。有的学者在对他的小说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批判他的小说有动物化的倾向。但是从现代生态角度来讲,这恰恰正是他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他的思想观念中,对自然和女性的关系十分关注,因此具有一种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他想用文学之笔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展示出来,试图唤起现代社会中的女性不断强化自己的女性意识,从而与男性一起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一、《菊花》简介
  《菊花》是近年来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作家斯坦贝克的短篇代表作。小说的篇幅比较简短,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但是却是斯坦贝克最成功的小说典范。斯坦贝克选取了自己的家乡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其中有三个主要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女主人公伊莉莎、一个是其丈夫亨利,另外一个是赶车人。伊莉莎是一个十分能干的家庭主妇,她每天都把自己的家庭打理得很好,生活中充满了热情与活力。但是这种平淡的生活让她觉得乏味。她并不满足于与自己的丈夫如此平凡地度过一生,因此她希望去外面看看不同的世界。然而她将自己的想法一提出来,就被人认为是十分荒谬的,与传统的女性观相悖。迫于无奈,她只好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打理花园和院子的工作中,并且渐渐掌握了种植菊花的秘诀。伊莉莎以为自己以后也可以习惯这种平淡的生活,但是一切都被一个四处流浪的赶车人打破。伊莉莎渴望从他那里得到所谓的自由生活,并且给他送了自己亲手种植的菊花,但是却被赶车人扔在路边,这让伊莉莎感到自己想要在男权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地位是完全不可能的。她掌握了种植菊花的技能,但是在丈夫看来,种植菊花并不如做家务重要。丈夫对她的生活并不关心,所以生活中的种种事迹让她感觉到生活的绝望。她觉得自己所有的优点在丈夫的眼中、在那个社会的其他普通人的眼中都是无足轻重的。
  在斯坦贝克的笔下,女性往往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斯坦贝克笔下最光辉、最重要的人物都是男性,女性几乎是清一色的家庭主妇或者妓女,有的作品中甚至没有女性形象。因此有的评论家将斯坦贝克称作是“厌女作家”,认为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性别歧视,认为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女性主义文学的作家。但其实对他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地分析可以得知,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而且在对这些女性进行刻画的时候,作者充满了赞扬,也对她们生活在封建传统社会中的艰辛报以同情。因此作者本质上是一个女性主义者。《菊花》这篇短篇小说就是十分成功的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品,其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女性主义思想。
  二、约翰·斯坦贝克《菊花》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在西方女性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思想意识形态。传统的男权社会让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十分尴尬。尤其是当社会快速发展时,社会形态越来越复杂,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对女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很多女性开始意识到应该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应该要对传统的男权社会以及父权社会说“不”。于是女性意识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女权运动过程中,女性意识的崛起也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点。很多文学家开始关注女性主义这一领域,并且在文学作品中将女性追求幸福的过程与传统社会的碰撞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表现出女性在追求自我以及自由的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但作者对于女性的这种行为都是赞赏的,对这种具备女性觉醒意识的女性是认可的,因此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女性的地位都比较高。
  (二)《菊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1.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他者地位
  这部短篇小说的背景是斯坦贝克的家乡,一个山谷地带的牧场中。伊莉莎每天都要在牧场的园子里修剪菊花。后来山谷里来了一个赶车的人。她首先对这个人是拒绝的,但是后来这个赶车人对她的菊花表示十分喜欢,于是她又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变得十分激动。她将自己的菊花送给他,以为自己的菊花可以代表自己与赶车人一起走到外面,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她却发现菊花被扔在路边,而与菊花一起被扔掉的,还有她心中对自由的渴望。她认为自己对自由的追求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躲着丈夫大哭了一场。在这里,菊花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菊花已经不是简单的植物,更是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的象征。菊花被赶车人扔在路边,象征了女性在男性社会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可以随意被男性忽视以及丢弃。作者在环境上的精心设计,使得伊莉莎想要获得自由的想法实现起来难上加难。在那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也没有独立的话语权,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不可能有女人插话的机会。比如当她的丈夫在与别人谈生意的时候,她只能埋头干活,没有任何可以说话的机会。如果她在男人交谈的场合中说话,往往会被认为是一种没有教养的行为,因此这暴露出女性的从属地位。虽然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对单调乏味的生活已经感到了厌倦,但是却也无能为力。她们逃不出男权制度的束缚,只能偶尔表露出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外面的世界的好奇。这种对自由的渴望以及现实生活的压迫使得女性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因此当她的丈夫看到她亲手种植的那些菊花时,并没有对她表示任何赞美。在他看来,菊花就是一种普通的自然意象,他根本不理解其中蕴藏了妻子的希望和渴求。伊莉莎将种植菊花当作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她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但是当成果出现的时候,却被丈夫轻描淡写地带过,所以她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失望与忧伤。因为她明白,在生活中,她将永远没有话语的自由权。她将一直作为男性的附属,这使得她不禁悲从中来。   2.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天然耦合
  这部小说中的伊莉莎选择用种植菊花来替代自己枯燥无味的生活。这里的菊花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含义,已经上升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女性与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都有紧密的联系。因为女性就像大自然一样,都有孕育生命的本能,因此女性与自然之间很容易产生耦合的关联。这里的菊花是自然力量的代表,也是伊莉莎的精神寄托。所以当外面来的赶车人提到自己十分喜欢菊花的时候,她认为这是他人对自己的一种认可,而且这个人是一个男性角色。这对于伊莉莎而言,是十分激动人心的时刻,所以她原本的那些烦躁的情绪都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活跃和热情。所以她把自己种植的菊花送给赶车人,并且叮嘱了他要如何去养好这些花。在这个时候,伊莉莎觉得自己已经和菊花融为一体,产生了一种十分和谐的美感。即使她发现自己的菊花被人扔在路边的时候,虽然有短暂的伤心和难过,但是她依旧对自由充满了渴望。这可以看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对自己所认可的自由生活的执著追求。
  3.女性争取自由的艰难困境
  外来人的造访使得伊莉莎对外界的社会产生了好奇与渴望,并且对自己长期拥有的那种女性身份产生了怀疑。伊莉莎一开始出现在我们眼中的是一个传统的好女人形象,她将家务料理得十分好。但随着她与丈夫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压抑,她也开始和男人一样身着工作服、头戴男人帽等进行劳动。尽管她的女性特征正在逐渐被男性化,但是她依旧想要保持自己女性的本质。她希望自己的女性身份可以被自己的丈夫以及这个社会所认可,所以当有人说喜欢她的菊花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深藏在内心的那种压迫感被通通地释放出来。小说中的流浪汉形象也十分重要,这个形象是一个行走四方的人,象征了男权主义社会下男性的自由。流浪汉的出现只是激起了伊莉莎生活中的小涟漪,最重要的是当流浪汉对伊莉莎的女性身份的强调。他认为像伊莉莎这样的女性是不能像男人一样去外面叱咤风云的,这让伊莉莎感到愤怒。但是伊莉莎并没有气馁,她认为自己总会得到认可。但是当亨利驾驶着汽车载着伊莉莎到城里享受男人日常休闲的娱乐活动时,她看到了工业文明带给这个世界的伤害,也看到了被人丢弃在路边的菊花。因此她发现自己的梦想都化成了泡沫,完全失去了精神寄托。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传统社会中,女性想要争取自由和自我,其实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菊花》这部小说中的菊花意象已经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体现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耦合与关联。作者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将自然与女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彰显出作者的女性主义情结和意识。语
  参考文献
  [1]田俊武.约翰·斯坦贝克生态维度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2]陈俊松.论约翰·斯坦贝克小说中的女性世界[J].世界文学评论,2010(01).
  [3]宋利存.解读约翰·斯坦贝克《菊花》的女性主义[J].新闻爱好者,2009(08).
  [4]许红娥,郑桃云.被弃之菊花 被摧之女性——重新解读约翰·斯坦贝克《菊花》中的生态女权意识[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9).
  [5] 曲鑫,张素菊.约翰·斯坦贝克小说创作与30年代加州腹地的斗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6] 黄琦.“菊花”与“苹果”的角逐——对约翰·斯坦贝克《菊花》的现实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5).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约翰·斯坦贝克《菊花》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