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7期 ID: 421053

  

语用学视角下英语语言幽默产生研究

◇ 刘春鱼

  摘要:幽默语言是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从语用学视角来讲,幽默语言对交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对英语幽默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语用学英语语言幽默语言
  引言
  幽默,在英语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沟通方式。人们对语言的幽默成分理解首先取决于对文字字面意思的理解。其次,需要从字面意思中了解到深层次的语境,然后从这些语境中抽象出一些相关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幽默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比如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很善于使用幽默语言来构建一种讽刺的语境;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人们会使用幽默语言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从而打破交流过程的局限性。幽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幽默的产生和形成在许多情况下是说话者故意说出与特定语境表面上不相干或不相关的话语,故意提供一些模糊而且具有幽默性的信息,从而由听话人自己对说话者言外之意进行揣测,这也符合语用学的相关理论。
  一、幽默的概念
  幽默是一个外来词,由英文音译而来的。幽默一词在语言学领域中的广泛运用,要归功于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琼生。他创作的《个性互异》和《人各有癖》两部作品,其中的语言都完美地体现了幽默的特征。此后,琼生的幽默理论也不胫而走。最初将这个词语移入中国的是林语堂,这是一个音、意两译的词,其表达恰到好处。具体说来,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来讲,幽默是一种富有思想的感情,是一种能够激发起人类心理中的某种情感的智慧。所以对幽默语言进行利用,是对叙述者的语言能力的考验。在现代语言学领域中,幽默已经提升到哲学研究的范畴,也可以说,幽默就是一门哲学。幽默常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幽默本身具有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特点。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使用幽默语言艺术,可以带来很多良好的语言效果,比如可以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级。所以,在现代的交际过程中,很多人都倾向于构建一种幽默的语言环境。
  二、语用学的概述
  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侧重点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人们说话的内容必须要与交谈的主旨有关,必须要以体现人们的交流目的为基础进行语言交流,这也是语言功能的一种有效体现。在不同的背景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境会对人们的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语言学的研究逐渐深入,有的学者开始利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语言进行研究。关于语用学的研究,应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它是在语言学基础上产生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有语言学者指出,当一个人说话时,他的语言包含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其中,言外行为是语言学家关注的中心。后来又有学者对于言外行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得出言外行为由言外示力与命题内容两部分构成。为了让言语行为能够得以实现,在交谈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合作原则,以实现语言的交际工作。语用学理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语用学研究的重点是人们实际使用的种种语言,不是人们随意编造的句子,也不是经过人们各种精挑细选、精心编辑之后的一些语言素材,使用的就是生活的、日常的、实际的语言。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注重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收集,尤其是生活中的诸多口语材料,都会被当做交际语言使用。这些语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帮助人们实现良好的交流,将自己的行动意图表现出来,在彼此之间传递信息以及思想情感。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有可能会违反语言学的原则,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更加真实的描写。幽默语言与语用学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幽默语言产生的基础就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沟通。比如有时候两个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氛围并不是很自在,当一个人使用了幽默语言之后,则可以对交流的气氛起到缓解作用,因此使得交谈与沟通可以更顺畅地进行下去。
  三、语用学视角下对英语幽默语言的解读
  (一)违反会话准则引发的幽默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离不开语言,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要遵守语用学原则。语用原则指的是人与人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交流的顺畅,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即所谓的语用原则。在谈话中遵循的合作原则应该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与人在交流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交谈的内容包含的所有信息。对与谈话无关的信息,可以有一定的体现,但不需要太多。第二,在交流的过程中所说的话都应该是真实的,不能够说没有证据的话。第三,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要确保语言的准确、简洁,尽量不要出现太多歧义的句子,所说的话要有条理,能够保持一种简洁的态度进行交流,防止出现交流障碍。人与人在交流的过程中并不是绝对遵守这些原则的,有时候针对一些特定的情况也会出现相应的违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幽默语言就是一种违背了语言合作原则的语言形式。比如有一则发生在火车上乘客之间的对话,当一位男士向一位女士问道:“你成家了吗? ”他的潜台词是“你结婚了吗? ”或者“你能否谈谈有关你家人的事情?”但是这个女士却并没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采用了另外一个答案进行应答,她说道:“是的,我有一个儿子。”如果这位女士一开始就说“我成家了,还有一个六个月大的儿子”或者“是的,我成家了”,则很有可能导致两个人的对话轨迹发生改变。正是因为女士一开始就没有说明自己的孩子只有六个月大,因此使男士一直将她的孩子当成是一个成年人,用成年人会有的一些行为来进行交谈,而当女士最后说自己的儿子只有六个月大的时候,想起之前的对话就会感到忍俊不禁。
  (二)会话含义引发的幽默
  在话语中,有些话是直接说出来的,有些话则是含蓄表达的,这两种不同的语用表达方式产生的交际效果不同。比如当我们问别人“你刚才说什么”的时候,实际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没有听清别人所说的话或者只是听懂了其中的一部分,从而对说话人的意思不够理解,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所说的话与说话的用意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种话语的用意就是“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是间接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比如A说:“你要去参加乔恩的生日聚会吗?”B回到说:“我知道玛丽要去。”在这个对话中,B知道A和玛丽之间的关系,否则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回答。如果玛丽是B想见或愿意见的一个人,那么B做出这样的回答则说明他要去参加这个生日聚会;相反,如果玛丽是B不喜欢见的人,则说明B不会去参加这个聚会。这样的对话也可以构成一种幽默效果。因为很多时候,这些话语都是带有弦外之音的,需要听话的人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或者借助一些常识,或者借助一些双方都知道的东西进行推理。如果对话的双方在会话含义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则很有可能会产生令人捧腹的答案。   (三)指示语指代模糊引发的幽默
  指示语是人们交流过程中常用的语言,按照具体的性质以及与语境结合的效果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人称指示,一种是地点指示,一种是时间指示。指示词从语言结构方面反映了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指示语必须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才能产生良好的语言效果。如果指示语应用不当或者指示出现模糊,则很有可能导致对各种意思的理解出现障碍,从而引起交际者之间的误会,这种误会又常常引发幽默。比如一个妈妈留了便条给自己的孩子,警告孩子们不要把毛巾和香皂弄脏了。但是当客人们看到这些便条的时候会产生误解,因为妈妈的便条上针对孩子们的称呼使用的是“你”,人们看到便条后认为这个便条指代的就是所有来访的人,因此会使得客人们感到拘谨。客人也会觉得这个母亲有点多此一举,因为成年人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提醒,自己也会爱护环境,尽量不对别人的生活带来干扰,所以当一些成年人看到这样的提醒内容时有可能会觉得可笑。
  结语
  语言是人类实现交流与交际的重要载体,在交流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人与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违反了语用学相关原则而产生的对话,这些对话是交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往往可能会产生幽默效果。从语用学视角来讲,语言的幽默效果的产生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违反对话的质量原则、对会话的含义理解不正确、指示语出现模糊等,都可能会使得对话语境发生改变,进而产生啼笑皆非的会话效果。语
  参考文献
  [1]王文斌,林波.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04).
  [2]张迎春.幽默言语解读新探:语境假设整合认知机制[J].外国语言文学,2008(02).
  [3]曾峥.基于概念合成理论的中美幽默方式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4]尹宜宜.从认知语用角度用关联理论透析言语幽默[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5]南佐民.会话幽默的语义作用过程解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
  [6]张冬梅.语用效果与英语幽默的理解[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3).
  [7]徐宜良.幽默话语的关联理论阐释[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语用学视角下英语语言幽默产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