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船讯》是美国作家安妮·普鲁的一部小说,获199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1994年普利策小说奖。这部小说中的语言特色是一个亮点,作者运用了大胆的比喻手法和冷静的语言叙述,使小说的主旨体现得更加深刻。本文对《船讯》的语言特色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船讯》语言比喻
一、《船讯》简介
《船讯》是安妮·普鲁的一部代表作。普鲁在美国文坛上是一位十分令人瞩目的作家,出生于康涅狄格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的文学创作就受到了美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关注,陆续创作了《心灵之歌及其他》、《明信片》、《船讯》、《老谋深算》等作品。其中她的短篇小说《断背山》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电影荧幕上感动了亿万观众。文学界对安妮·普鲁给予了普遍的认可,她在文坛上的成就可以用她获得的奖项来表示,比如她获得了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奖、薇拉文学奖等。在她的作品中,《船讯》是最富有激情的一部长篇小说,后来这部小说也被改编成电影。小说讲述了一个失败的中年男子重获新生的故事。主人公奎尔是纽约的一个三流记者,一直卑微地活着,直到三十六岁的时候也没有得到过这个世界的肯定。他的生活和婚姻也非常不幸。当他的婚姻和生活都崩溃瓦解之后,他带着两个幼小的女儿和年迈的姑妈一起,回到祖居的加拿大纽芬兰岛。那里有一幢四十多年都没有人居住的老屋,他们便住在这里。在这里的人的帮助下,他最终也摆脱了人生的困境,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了全新的定位,也获得了迟来的事业和爱情。这种新生是在严酷的环境中产生的,是人面对着大自然的广阔产生的。整部小说中透出一种平淡粗砺的风格,仿佛是对那些被这世界唾弃却不自弃的边缘人、失意者内心褶皱和创伤的一次抚平与修复。
二、《船讯》的语言特色解读
(一)犀利的比喻和隐喻
安妮·普鲁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很善于使用比喻。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是词汇上的变动,更是人的思维上的改变,是对外界事物进行思考之后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模式。比喻手法可以使一些不能具体描绘的抽象性的东西在读者的身上得到体现,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将其中的很多概念具体化。在文学创作中,比喻手法的应用往往是比较广泛的,其中还会有其他很多种手法的应用。但是要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手法的使用,还需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在特定的语境下将作者的意图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其选择该种比喻手法方式的原因。比喻手法既是作者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说服方式。对普鲁而言,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她的笔锋十分犀利,能够一针见血地揭示或展现出本体的特点。她对比喻手法的应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小说的题目就叫做“船讯”,其实是与航海有关的,以互文结合比喻的手法,将很多航海的知识展现出来。比如水手结,被比喻为相思结。水手结是古来的航海技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由于船上经常会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因此在航海的时候要做到一物多用,水手结就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航海技能,在航海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打法,有的古老的打法延续至今。水手结已经成为航海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在小说中,每一章都会有关于水手结的叙述,这与小说的内容是有紧密联系的。比如安妮将其比喻为相思结,代表了水手求爱的方式,如果一个水手利用水手结向心爱的女人求爱,女人退回的绳结可能有三种形态,分别代表女人的态度。无论是哪种状态,男方都只能被动接受,这也隐喻了男主人公奎尔对前妻佩塔尔·贝尔的爱情。奎尔对佩塔尔一见钟情,他对她的感情是十分炽热的,也是十分纯真的,就好像是一个打了相思结的水手一样,一开始就处于感情上的被动地位。但是佩塔尔是一个下流淫荡的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恋人”,奎尔对她的感情却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些年的痛苦使得奎尔的人生开始出现了转折,作者在其中使用了比喻手法对其进行隐喻。她说道:“八个十字形的绳结,是中等规模的结,有二百五十六次挑针……针的次序只要略做改变,或者就变成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结,或者就是根本编不成结。”这段话其实隐喻的是像奎尔这样的小人物的人生,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人生的打结者,很多时候只是人自己将生活过成了这样的模样。如果奎尔对佩塔尔的态度可以有所改变,他的生活也许不会走到那样的境地,可能也不会与世隔绝,也不会走到那种窘迫的境地。奎尔的名字也跟绳索这个词是同音的,也表明了他是一个身处困境的美国中年男人。在小说中,佩塔尔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反面人物。她背叛自己的丈夫,与别人拍情色电影,假装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毫无母爱,最终因为自己的行为惨死。对于她对奎尔的感情的转变过程,作者也使用了比喻和隐喻手法,比如作者将佩塔尔对丈夫的新鲜感以及吸引力的褪去比喻为翻面的手套。翻面的手套无论是用处还是感觉,都完全变了样。作者还将佩塔尔比喻成为女的成吉思汗,显示出她的那种在感情上的野心,将一个恶俗的、破坏力强的女人形象展示给读者。
(二)冷静的叙述语言
普鲁在语言的把握上很到位,喜欢使用冷静、平淡的叙述方式,将一些真理叙述出来。普鲁收集了大量在寒带生活的资料和体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岛上四季的景色、当地人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这些内容在小说中的应用,使得小说本身的语言特色更加鲜明。《船讯》是一部温情的小说,在写作的时候风格还是比较偏向文艺性质的。优美的句子中体现出一种平淡冷静的感觉,也使故事的背景具有浓厚的情调。《船讯》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冰原之上的纽芬兰岛。作者的语言除了在某些时候表现出一种温情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作者借助岛上的人物对话来显示当地恶劣的生存条件,比如“炼金术士般的大海把渔夫变成湿淋淋的尸骨”,“如果周围的人都活不了,你死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样冷冰冰的话语给人带来一种很残酷的感觉,但是在作者看来,就好像是在拉家常一样。纽芬兰岛的自然条件肯定是十分艰苦的,有大海与风雪。但正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变得比较温暖,人们为了求得生存,也会团结在一起。对奎尔来说,他来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与之前在纽约的生活完全不同,这里的人们总是充满了温情和关怀,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十分淳朴。相对于工业文明时代中那些虚假的人情关系而言,这一点就已经足够让奎尔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他也正是在这种恶劣但是又很温情的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归宿,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最终能够走出自己的人生困境。
(三)“小人物”语言的运用
普鲁的语言是冷峻的,但是在这种冷静的语言中,有一种忠于现实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小人物”的语言上。在《船讯》这部小说中,作者不喜欢直接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给读者。小说中自始至终没有一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内心的情况都需要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揣测和体会,这就让小说有了更广阔的艺术生命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想要走入到文章中,就必须要对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在小说中,奎尔的家族被认作是一群野蛮的人,由于近亲结合,后代大多非常愚笨。因此他们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无论是正面的情感还是负面的情感,在用词方面都是十分平凡的。比如在奎尔的父亲在对奎尔进行评价和描述的时候,作者的描述是“口齿不清,坐不端正,早上起不来, 态度不对头,志向和能力不行,总之是一切方面的失败”。这些语句都是十分平淡的,并没有什么文采可言,但是从这些评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奎尔的一生有多么不容易。他在年幼的时候就得不到父亲的认可,父亲在对他进行评价的时候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说出了这些词语。这些负面的评价表达出的是父亲对奎尔这个人的一种厌恶。奎尔的父亲就是一个小人物,是一个渔民出身。他不仅文化素质不高,甚至是父权制的代表,他甚至强奸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奎尔的姑妈,最终导致她终身未嫁。当然,这个邪恶的父权制的代表最终的结局也不好。奎尔则更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即使是他成年之后,也只是当了一个三流报纸的小记者,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认可和接受。当他邂逅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女人韦苇时,对于他对她的形容,作者也使用了十分简短而且直白的句子,并没有太多的修饰。由此可以看出奎尔在语言上的普通和贫乏。当然,也有可能是奎尔已经意识到自己对这个文静而且顺从的女人产生了一种十分强烈的感情,因此他已经没有办法再用华丽的语言来形容她了。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使用平淡的语言进行交流、叙述。
结语
《船讯》这部作品是普鲁的一部代表作,被看做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产物。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利用冷静的语言,加上一些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得作品本身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语言上,作者表现出超凡的文字驾驭能力。她用真实而且精心加工过的语言,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经过锤炼的语言,将小说的主题表现得更加明显,而且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让人在阅读的时候会产生与小说的主人公一样的情感体验。语
参考文献
[1] 孙冬,刘浩.那人、那风车和那块长条地——论安妮·普鲁克斯的小说《老谋深算》中的生态哲学和人生哲学[J]. 学海, 2006(05).
[2] 林天宏.我希望在我死后,还能继续活着——追忆《安妮日记》[J]. 爱情婚姻家庭(冷暖人生),2008(04).
[3] 周怡.安妮·普鲁和她的区域文学[J]. 外国文学动态,2009(03).
[4] 蔡笑颖.简单生活 幸福栖居——生态批评视阈下的《船讯》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1).
[5] 林晓慧.安妮·普鲁作品中的生态理念[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