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7期 ID: 421014

[ 张娟 文选 ]   

《傲慢与偏见》的课堂教学研究

◇ 张娟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也是她的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在英国文坛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一。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傲慢与偏见》也是常用的教材,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和讲解,可以延伸出很多内容,比如女性主义、当时的英国社会状态等。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对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引言
  国外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重要的教学素材。随着近年来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加深,西方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学作品传入中国。学生则通过对各种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加深了对西方文化、西方文学的理解。学生对很多国外的著名作家都耳熟能详,比如马尔克斯、海明威、简·奥斯汀等,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对于作品的侧重点掌握有所不同,因此作品表现的主题也有所不同。《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坛上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状况,同时也将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独立意识刻画得淋漓尽致。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将这部作品当作教材,可以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意义,帮助学生加深对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
  一、《傲慢与偏见》教学背景设计
  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英美文学作品都被教师用作教材。在具体的事例中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对英美文学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在我国流传时间已久,作者为英国文坛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简·奥斯汀。她一生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傲慢与偏见》是人们对她的作品中最熟知的一部。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作为教材,是因为这部小说中浓缩了简·奥斯汀的创作风格、语言风格、思想特色等。在《傲慢与偏见》中,针对贝内特的五个女儿对待婚姻的态度,简·奥斯汀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小说通过每个人在生活中与他人之间的对话,展现的是不同性格的人群在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这样对于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极大地还原了生活,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处于封闭状态的英国乡镇生活的人情世态。同时,由于奥斯汀的创作风格对同时期的其他类小说矫揉造作的写作手法进行了颠覆,因此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也是值得探讨和关注的一个部分。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为同名电影和电视剧。
  二、《傲慢与偏见》教学目标
  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是一门必修课程,其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与人文素质,同时能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和背景是十分必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要对各种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英美文学的精髓,提升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底蕴。英国文化本身具有的悠久历史,对于英美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英国文学领域中,简·奥斯汀是一颗明珠。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完全没有应用矫揉造作的写法,而是真实、客观地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描述,体现了英美文化鲜明的民族性特征。通过对简·奥斯汀、莎士比亚等知名作家的作家作品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英美文化,对于英美文学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说来,应该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第一,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于小说的主题分析,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视角,比如有的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认为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伊丽莎白这类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的生活;有的从社会现象的剖析角度出发,认为这部小说是对当时英国社会中一些人攀附上流社会行为的一种讽刺。第二,对小说的创作风格以及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简·奥斯汀的创作风格朴实、深刻,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地方。这种朴实的语言其实体现出一种讽刺。另外,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也反映了作者的语言创作风格,比如这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常常是以一种反讽的状态存在的。而反讽艺术的应用,实际上是作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的一种方式。以上内容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涉及的内容,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简·奥斯汀的创作艺术特征有全面的认知。
  三、《傲慢与偏见》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小说主题思想的教学设计
  主题思想教学是英美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学生只有对主题思想进行了解,才能彰显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学生在阅读各类英美文学作品时,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到小说的主题,只是粗略地浏览,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没有深入思考在文字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养成对英美文学作品的主题进行分析的习惯。在阅读了整部小说之后,还要花几分钟去思考,作者究竟为什么会如此安排情节,为什么人物的性格特征会是这样等等。比如《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的主题就是隐藏在文字下面的,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的对话以及行为等来体现的。小说中的伊丽莎白是一个有自尊心且有远见的人,与当时社会中的很多人是不同的,她的姐妹们则更多地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普通人群。比如有的想要过上物质丰厚的生活,有的则希望过上宁静的生活,不同的人对待生活以及幸福的观念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观念,则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得以体现的。作者作为一个具有先进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女性,她的描绘视角以及创作方式往往是比较细腻的,而她观察事物的视角与男性也有一定的差别。对于奥斯汀而言,她在进行这部小说的创作时,很善于对一些细节进行刻画,比如对英国乡村生活的刻画,他们在一起喝茶、聊天、跳舞等。在这些过程中,人物的交谈就已经流露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社会的本质,达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即对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以及一些想要跻身上流社会的人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于伊丽莎白这类不随波逐流的人进行了赞美。这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不喜欢社会将女性当作男人附属品的观念,因此创造了伊丽莎白这样一个角色来代替自己与这个世界对话。同时,由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伊丽莎白的周围存在很多思想比较传统老旧的人,包括自己的姐妹以及母亲,这也反映了作者生活的环境。

《傲慢与偏见》的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