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8期 ID: 141587

[ 鞠海峰 文选 ]   

语文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 鞠海峰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它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帮助人们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品质就十分重要。培养求异思维,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
  一.消除学生求异思维发展的心理障碍,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求异思维的前提。人云亦云,不利于创新;邯郸学步,终成废物。中学阶段,正是人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时期。中学生爱独立思考问题,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正可以抓住并利用这一特点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然而,事实证明,那些创新能力强,求异思维发展快、精力旺盛的学生,往往被教师指责为不守规矩,不被教师器重,而那些考高分的乖学生,即使求异思维不快,也颇受教师的喜爱。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就会受到压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去探索,允许学生有奇特的想法。在语文教学中面对问题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要马上对学生的发言表示是与否的态度。即使学生有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应本着鼓励的原则给予肯定,学生才能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毫无保留地讲述出来。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发言的情绪,甚至有时会熄灭学生求异思维的火种,造成唯老师独尊的依赖心理。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时老师要故意给学生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并设法让学生钻到这个空子,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坚定独立思考的信念,为培养求异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看法,勇于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就是提出的观点、见解、方法和主意新奇、不落俗套、有创见。“新”对于“旧”而言,“异”对于“同”而言,要标新立异,就是要挣脱旧习惯思维的束缚即定势的桎梏,独出心裁。怎样标新立异?首先要改变观念,将思维从狭窄的、封闭的体系中解放出来。然后,最主要的要在换角度上下功夫。任何事物都是立体的,视角不同,结论各异。多角度的观察,多方向的思考,必然得出新异的结论。没有标新立异,就没有求异思维,没有求异思维,就没有发现创造,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标新立异是何等重要!有些学生不敢标新立异,怕违背常理弄出笑话;有些学生不愿标新立异,怕背上“爱出风头”“显示自己,臭美”等罪名。对于这些心理障碍,老师要阐明标新立异的目的,让学生把握标新立异的尺度,对标新立异的学生给予热情鼓励,引导他们正确发展。
  三.启发学生联想、想象
  联想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者由于某相关的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是使学得的抽象的(或概念化的)知识得以具体化的必要环节。启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重要手段。想象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是创造性的土壤和先导,它是求异思维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总之,没有一定的联想、想象能力,思维就谈不上创造性,启发联想、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更深刻的方向发展。
  四.辩证地看待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处理好二者关系
  现在大学生、研究生中有的人虽然考分很高,但毕业论文却常常缺乏独到的见解,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常常手足无措。这跟许多老师只注重求同思维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求同思维是在“已知”的前提条件下,去寻找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性的东西,找出唯一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思维发展过程中,求同思维是重要的,它是求异思维发展的基础条件;求异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发展,培养求异思维就显得更为重要。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二者不可偏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辩证地掌握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侧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待大家共同讨论和实践。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敏捷地发现学生求异思维发展的苗头,并及时点燃智慧火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鞠海峰,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语文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