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8期 ID: 141579

[ 夏丽红 文选 ]   

自主学习与学生的终身发展

◇ 夏丽红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常说: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一生奠基。奠什么基?怎么奠基?我想,落实到行为上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素质——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切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原则,是衡量和评价当下及今后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
  一.自主学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按余文森教授的研究,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要我学”,自主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则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强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的责任。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学习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生动记叙了这样的情境:“最令我难忘的是这些老师在实施生本教育课堂改革中产生的那种激越情怀,他们在谈到自己学生的时候眼睛里的光彩使我想到柯南道尔写福尔摩斯听人家谈起他的成功案例时,也是这样的目光炯然。……如果这中间有哪个老师有什么不快活,一旦跟他讲起班上的孩子,他定会眉眼舒张,笑逐颜开。”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终其一生其潜能仅仅被开发利用了4%,除了特殊原因外,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发育规律看,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日益独立的过程。普遍的问题是,我们常常低估或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给他们机会,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依赖性的不断增强。
  3.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强化上。在学习活动前,能够自己确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学习活动结束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例如:昌乐二中为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总结出“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八环节学习法”,对于学生来说,养成这种习惯的过程,就是提高其元认知水平的过程。以第一步“制定计划”为例,为了做到事事有计划、时时有计划, 学校编制了“学生成长日记”,要求学生每日填写。在第一部分,学生要为自己设定“我的大学”、“我的××考试奋斗目标”;第二部分是“计划安排”;第三部分是“今日计划完成情况”和“明日提醒”。在每一页的底部,都有黑体字特别提醒学生:“我要用完成计划、实现目标证明我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靠着这样的日积月累、反复磨练,推动了学生坚定意志力的形成。
  二.怎样才能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1.更新观念是前提。反思我们的潜意识,我们一直以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从不会写作文到会作文等,都是我们教的结果。其实,学习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自己的“感悟”,感悟就像人体吃的食物转化成奔流在自己血液中的营养一样,这才是自身的东西,感悟只能由学生自己获得,别人无法替代。因此,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一种建构,学习过程的主人、主力是学生自己,作为老师、作为家长关键是激发、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提供建构需要的支持性环境和条件。
  所以,实施自主学习,我们要牢固树立一个基本的理念: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把学习的权利,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是关键。“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即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精简,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文本自己阅读、概念自己分析、实验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发现、错误自己纠正、结论自己归纳、规律自己探寻。
  
  夏丽红,教师,现居山东威海。

自主学习与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