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以来,我一直在既定的人生轨迹上毫无波澜地缓慢前行,没有绮丽的梦想,没有如火的激情,打破我这死水般沉寂状态的是一本名为《韩军与新语文教育》的书。透过韩军的成长之路,我发现了自己同为教育者的稚嫩、肤浅:一直以来,仅把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或者谋生的手段,从来没有把她作为一种理想、抱负,更没有把自己放到一个教育者的位置,去审视自己的责任、价值。透过韩军,我赫然照见了自己的卑微、渺小。
同为教育者,我们该怎样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身份,审视自己的责任,审视自己的价值呢?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否配得上这一至高荣誉?
语文教师,应该是构筑学生灵魂的大师,去开发学生的灵性,去调动学生的悟性,但我们又做了什么?诚如韩军老师所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实在是应该对下列问题反躬自问,冷静反思:
我们对当今的文化思潮了解几分?
我们读过几本当今的世界文学文化名著?
由于过重的应试压力,自从我们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本宣科,编题、做题、阅卷,我们是否对应试与题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除了关注学生字字词词句句之外,是否真正关注过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们是不是每天就是抱着那些试题、教参、课本翻来覆去的把玩?
我们还有多少灵性、多少浪漫、多少想象?
我们教出来的孩子是否还有灵性?
这些问题,着实令我汗颜,令我心虚。毋庸置疑,作为教师,在庸庸碌碌中,我的精神品位,我的文化视野,已经一天天下降,而我却狭隘而不自知。同时,作为教师,我已自觉不自觉地成了扼杀学生灵性的刽子手,“成了扼杀学生独立自我精神的执剑者,成了独立思维、独立言语者的‘封喉人’”(韩军语)。
有幸的是,在我们的前方,在语文教育之路上,有韩军老师这样的领航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韩军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一盏语文教育的领航之灯。他指出,我们的语文教育要“真实自由,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本”,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弘扬人文精神。
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言语自由,人的个性独立、生命舒展、灵魂生长,是一切形式的教育中最最重要的。而“学语言,本质上就是形成人的独立的精神本体,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人的自我的精神与人格,就是陶冶人的情感和情操,就是建立一个绝对不同于他人,而又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文化相互融洽的真正自我”(韩军语)。一句话,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语言立人!这正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可悲的是,我们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已脱离了这个灵魂,在语文教育的边缘游走。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融合人文精神,重新塑造自我,方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真正回归,方能构筑语文教育的精魂。
与梦同行——教师自我的重塑,个人的成长,必得有梦想相伴。若无为师之志,难以真心的投入,难以坚持长期的探索、创新。
与书为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文化底蕴再深厚,精神品位再高尚,若无文学作品的浸润,若无新的教学观念的洗涤,若无时代信息的冲刷,他必将成为一个精神匮乏之人,被时代淘汰之人。这样的教师,又何谈“以语言立人”?
构建自己的艺术殿堂——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也是学生的舞台。艺术性地驾驭课堂,让孩子与老师一起真心地、全心地投入自己的角色中,方能演绎舞台的精彩,也才能真正在课堂中让孩子们受到情感和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人的自我的精神与人格,从而最终达到“人文”的回归。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素质教育的春风吹走了孩子们头顶“应试教育”的阴霾,也吹开了语文教师的心花。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愿我们语文教师能带着梦想上路,去播种,去耕耘,让“新语文教育”在神州处处开花,使语文教育一片生机。
李英芳,孙波,教师,现居山东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