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气氛是热烈的,学生的热情是高涨的,知识的生成是自主合作探究出来的。
我们知道,“活动单导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没有学生的全员全程参与,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失去了高效性。而从最初的活动单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总是那些成绩好的、性格外向的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那些学困生、后进生,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发表意见,很难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课堂成了优秀学生展示的课堂。而公开课上教师也总是关注那些敢于表现的学生,往往冷落了小组中的不活跃分子,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失去参与的信心。这就造成了真正参与活动的只有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只不过是起陪衬作用。
因此,如何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我觉得要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语文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不管是作文课还是阅读课,不管是课文教学还是讲评练习试卷都是如此。如果少了这一步,你的课少了计划性,少了目标性,少了针对性,学生也就少了兴趣性,也就有学生不愿意参与。
老师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一定要心中有数,哪些是学生最想学的,哪些是学生学习有困难的,针对这些问题去设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兴趣浓厚,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而对于学生不想知道的,已经知道的,怎么也无法明白的老师没有必要津津乐道,如果你沉醉于此,那只是你一个人的独角戏。
其次,学法的指导也很重要。学习不是把现成的东西告诉学生,是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的过程,是学生的自我建构。建构需要环境、条件的支撑,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改进,发生变化,并不断完善,不断进行的过程。所以,我感觉教学活动单中,除了用心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外,学法的指导也很重要。而这恰恰是老师们容易忽视的,因而导致不少老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催促,发问,而学生还是死气沉沉,一筹莫展。课也就上得不伦不类,总是带着过去以老师为主体的痕迹。
在活动方式的指导上,我想我们语文老师最感头疼的应该是作文教学吧,特别是作文批改评讲,常常是走过场,无实效。因为原来的作文批改基本都由教师一人辛辛苦苦完成,学生还不当一回事,讲评时把一两篇好文章一读而过。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之后,为了真正意义上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语文的活动,我们如皋初级中学语文组在作文批改及讲评上做了简单的尝试。
每一篇作文写完之后,学生用铅笔对自己的习作自行修改,自行评分;然后组员间用红笔互改再给分(活动方法:用修改病句的符号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能仿用课上所学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做每句30个字左右的点评;写出你读了组员习作的第一感受,一二句话即可。最后是教师批改,教师批改时不仅看作文,还看学生自批、互批得是否到位,为讲评做准备,有的放矢地修正和褒奖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讲评作文也想方设法让学生全员积极参与,每个同学将自己习作中的错字、病句、佳句及同学点评摘抄到本组的作文批改记录本上,然后每组围绕本次作文自办班报。第一期教师仅设了两个版块(佳作欣赏、妙语连珠),其余请学生出谋划策,还可增添哪些版块,学生很乐意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说可以增添“凡人小语”,穿插在页眉或页脚;还可增“谁与争锋”,就佳作中某个精彩句或某个认为写得不是太好的句子,可向原作者挑战一番;还可设计“我来纠错”,就某些易错字、病句集中起来改错……每个组、每个成员都有事做,都愿意做事,因为太多学生是要求上进的,她(他)希望自己能够有精彩的语句出现在班报上,希望自己组的班报是本班版面最美观、设计最合理、内容最丰富的。
经过一年多的作文教学的尝试,本校的学生对作文不再感到头疼,相反很喜欢上作文课,很喜欢写作文,对各种各样、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很感兴趣,很有信心。
当然,每个教师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方法上都不尽相同,但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致力于对每个学生的关注,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是灵动的、阳光的、快乐的!
黄丽芳,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