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通常情况下,一提起作文大家便头疼。虽然老师说:“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写人叙事一定要写好细节,一篇作文要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两三个材料来丰富文章内容。”这些我们也都能够牢记于心,然而无奈的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太单调乏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脑子中根本就没有材料。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寻求一种获得作文材料的有效途径:一个材料的多角度使用。
请看示例:史铁生
师:谁能告诉我,看到这个名字,你最想说点儿什么?
生1:他是《我与地坛》的作者,他双腿瘫痪,但是在文学方面很有成就。
生2:他曾很长一段时间都想死,后来他想通了,知道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是不需要我们考虑的一件事,我们该考虑的是怎么活的问题。
生3:他对自己的母亲很愧疚,认为对不起自己的母亲,告诉我们不要和母亲赌气,我们应该趁母亲还健在时孝顺她。
……
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史铁生很了解。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或者说就是这样一个材料,在我们的写作中可以怎样来使用它呢?有人作了如下解读,请看投影,然后谈谈你的看法。
1、成熟有时要付出代价
史铁生不幸被命运的重锤击中,在遭受突如其来的厄运时,他变得暴躁孤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对母亲的关爱熟视无睹。直到母亲猝然去世之后,他才意识到母亲的伟大,才体会到“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他“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2、解开心中的绳结
二十岁本是最狂傲的年纪,无情的上帝却夺去了史铁生健美的双腿。仇恨、不满、愤懑和无奈充斥着他绝望的心。每天,轮椅成为他家与地坛连接的支点。日出日落,四季交替,他用十几年的光阴思考,从地坛的一草一木、小虫飞鸟,来往路人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渐渐解开了心中的绳结。
“一沙一世界,一人一乾坤,何必执著于暂时的得与失、欢快与痛苦!”史铁生如是说。十几年来他把自己的心厚厚地包裹起来,用绳索束缚着。到了三十几岁他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绳结。
3、扼住命运的喉咙
史铁生双腿瘫痪,身患重疾,在经历过苦闷与彷徨之后,他开始发奋创作,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等有重大影响的作品。1985年以来,他开始思考人的命运,并认识到“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史铁生已经无法用双脚站立行走,但他用双手紧紧扼住命运的喉咙,让自己的思想走得很远。
4、摆渡自己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有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苦难袭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被轰然击到。倒在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有的人再没有爬起来,而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21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就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
5、坦然接受
当一枚命运的毒针将21岁的史铁生的双腿刺瘫后,他曾几次为此而悲观想要自杀,但当他终于觉悟到无差别便不成为世界时,他便坦然接受了残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他做到了,用残缺的身体,道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史铁生释然面对苦难的彻悟尤其值得欣赏。他说:“苦难消灭自然也就无可忧悲,但苦难消灭一切也就消灭。”所以,人是万不可追寻什么绝对的公平、永远的利益以及完全无忧无虑的所谓“幸福”的。
生1: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个材料可以有这么多种使用角度。
生2:看了上面的材料,我似乎一下子就知道作文该怎么写了,感觉好像不那么怕写作文了。(学生笑)
师:好!既然这一个材料对大家启发这么大,我们也不能光说不练。下面我们就来看另一个我们熟悉的人物:玛蒂尔德。对这一个人物,你有哪些方面的解读呢?大家可以进行讨论,然后把你们的结论告诉大家。
(学生讨论略)
师:有人说,作文的秘诀其实就是“爱”字功,只要你能够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生命,我们就有装满鲜活材料的作文素材库。虽说现实的环境给了我们太多的束缚,但是我们的思想却可以走得很远。就是那一本本教科书,让我们的内心充实了起来。当我们在抱怨生活的枯燥乏味时,别忘了我们感受着那么多人的喜怒哀乐;当我们为作文的材料抓耳挠腮时,别忘了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话题:“鲜活材料书中来。”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来。
席孝艳,教师,现居湖北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