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5期 ID: 141376

[ 赵祥礼 文选 ]   

《木兰诗》教案

◇ 赵祥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了解常识,帮助理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属于叙事诗,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
  A认真听读,不出声。
  B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C揣摩读乐府诗的语气,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
  2、听完了一遍课文,同学们,你们有哪些话想要说呢?
  3、指名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4、过渡:好,刚才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好,那现在,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提问两名同学复述。之后,其它同学评价。注: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通过学生复述及分组探究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停机叹息 愿替父征 代父出征 备战出征 十年征战
  受赏辞官 得胜归来 回家欢聚 双兔隐喻 比喻赞美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六.拓展延伸,练习巩固
  课外拓展(PowerPoint课件展示)你还知道哪些女英雄?向全班同学作简要介绍。
  七.总结存储,加深印象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
  
  赵祥礼,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木兰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