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5期 ID: 141318

  

作文聊天课开设的实践与思考

◇ 徐海金 陈树生

  为改变教师“主宰式”、“一言谈”的作文课堂教学固有模式,还其学生应有的“话语权”,一种生动而鲜活的作文课堂教学新课型——作文聊天课,应运而生。
  作文聊天课旨在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以“聊”为载体,以“写”为目的,为学生搭建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谈论、交流、思辩中获得愉悦的快感,绽放个性,畅所欲言,从而达到情动而辞发,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欲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既是一种教学的呈现形式,更是一条素质的提升途径。我认为,在当前语文的大环境下,倡导作文聊天,不仅仅是改革课堂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彰显语文学科无与伦比的魅力。
  一.丰富多彩的聊天形式
  作文聊天课之所以生动而鲜活,缘自于其形式的多样,不拘一格,在实施教学中以下几种是行之有效的。
  (一)主客聊天法。这种聊天形式原先是按小组的座位或写作水平来组建,故又称小组聊天法,一般6-8人。各小组围绕一个话题各抒己见,最后形成结论。后以自选形式,学生根据自己欣赏的作者而投其“麾下”,成其为“粉丝”,组成“主客聊天室”进行聊天。
  (二)对抗辩论法。此聊法是让学生围绕同一辩题,以正反两方,运用辩论的形式陈述己方观点,并力求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作文聊天形式。它有明确的论辩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思、辩”等语言综合素质,锻炼其为文能力。
  (三)跟帖评论法。所谓跟帖评论法,就是在学校电子阅览室,通过班级博客群进入学生各自开设的博客或教师的博客,围绕同一话题或写作的某一问题,以跟帖的形式,各抒己见,展开评论,即时交流,达成共识。其优越性显而易见,一则是现代教育设备的运用,学生喜欢;二则可多人同时聊,节省时间;自话自说,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创设情境法。学生写作怕的是无“米”可炊,创设情境则是造“米”的有效方法。创设情境“聊天”,就是通过创设实有的或虚拟的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实现写作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即身临其境,达到言之有物和有序的目的。实有情境的创设是先带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如敬老院、观赏艺术节等,回到教室后先“再现”活动场景,然后有指导性地开始聊。虚拟情境的创设可借助媒体视频音频,如一张图片,一段录音,一个故事片断,再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开聊”。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联想和想象,对打开思路,充实材料,做到言之有物,大有裨益。
  此外,还有以阅读材料为基点,多角度多辐射地引发作文欲望的“阅读作文聊天法”,还有让学生围绕一篇文章全方位点评,也可以围绕一个共同主题,选择多篇文章比较“聊”的“作文评点聊天法”。
  二.“闹”而有序的聊天环节
  作文聊天课虽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并不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它有一个基本的流程。
  (一)课前导入,明确目标。根据本堂课确定的“聊”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法,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明确写作目标。
  (二)设置情境,“组织”成形。从学习目标出发,设置一定的情境,为聊天的顺利开展酝酿好情绪,并完成一定的组织形式,如双方对抗式,主客聊天式等。
  (三)交流争辩,畅所欲言。在“主聊”或“楼主”的主持下,所有成员各抒己见,并及时作好记录。
  (四)形成观点,分类整理。对所聊的内容,进行大体整理归类,特别是“聊”出共同点的方面,对于无法统一的认识,提交班内或教师指导。
  (五)适时点拨,布置任务。聊天课中学生应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而教师更应发挥“主导性”作用,对学生疑难问题适时点拨,对于偏离学习目标的要及时调控,“聊天”是手段,“写作”是目的,在激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布置写作任务。
  三.雅俗兼备的聊天内容
  “生活即语文”,大语文观决定了聊天的内容丰富多彩。归其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生活哲理类。生活中的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项活动,一件艺术作品都可成为感情哲理的切入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故事俯拾即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比比皆是;社会热点问题大至“战争”,小至“追星”现象,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
  (二)写作技巧类。作文不能回避“写作技巧”,立足学生,让学生从自己感悟出发聊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往往感触颇深,起到事半功倍成效。
  (三)综合实践类。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成为写作聊天课的源头活水。其内容往往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兴趣很有帮助。
  四.务必遵循的聊天原则
  有效实施作文聊天课这种新课型应切实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作文聊天课只有真正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性,才能确立学生独立人格,并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激情,出现“争聊”的热闹场面。
  (二)民主性原则。民主、开放、宽松的“言语”环境,能消除学生“自闭”现象,给学生以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宽容,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包括被视为后进生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舞台,学生可以在平等、宽松、民主、融合的氛围中,聊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激励性原则。同一个班的学生程度不一、性格各异,特别是语言表达不够强的学生,哪怕开始只聊出片言只语,也应不吝惜溢美之词,应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当然激励并不是无原则“吹捧”,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仍应指出,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批评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四)循序渐进原则。作文聊天课是一种“以说代写”的表现形式,鉴于学生个性差异、年龄差异、年级差异,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年级差异而言,从学生的程度上看,先让学生有话可论,说身边的事,经历“仿说——听说——看说——会说”的过程。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整体安排而言,要统筹经营,形成一个层次清楚、螺旋上升,由片言只语到滔滔不绝,从易到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收获颇丰的聊天效果
  作文聊天课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其表现如下:
  (一)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我口表我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语可写,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加了作文课的吸引力,呈现了“轻轻松松聊作文,快快乐乐写作文”的局面。
  (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说:“从生活中找到了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聊天课中,学生的绘声绘色,尽情展现;你说我评,人人参与;观点迥异,唇枪舌剑等等,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提升了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聊天课能积极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了学生无语可说的难题,同时在聊天中达到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四)提升了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心理学表明:一个成功常常导致另一个成功。作文聊天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热烈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表现,交互学习的平台,并发生了个体与群体的交互影响,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有力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也得到极大提升。
  
  徐海金,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居浙江东阳;陈树生,西华师范大学教授。

作文聊天课开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