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5期 ID: 141333

[ 周靖杰 文选 ]   

中职语文教学中诵读的必要性

◇ 周靖杰

  古人学习,大凡重视诵读,不少人还对之有精辟的论述。如荀子《劝学》中“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朱熹的“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孙诛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一.诵读是中职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效捷径
  在语文的教学中,诵读能够使中职生积累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职生文化基础弱、缺乏良好的语感、语文素养不高,最让人难堪的是大部分的中职生只注重专业知识,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即使老师讲再多,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在这种时候,诵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其含义,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相应也积累了基础知识。
  二.诵读能加深中职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常会感受到语文课难上。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还是中职生理解能力差,不懂老师在讲些什么。而进行诵读教学却能够帮助中职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汉语言的内涵极其丰富,而表达的情感又极为微妙,课文内容的内涵与外延仅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须借助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悟,去想象,去把握。《三国志》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中职生只有在诵读时才能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当中职生学会了读,养成了诵读的习惯,也就有助于理解文章,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三.诵读能有效地激起中职生的想象,获得美的感受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诵读能有效地激起中职生的想象力,从而获得美的感受。雨果曾说过:“想象就是深度。”反复诵读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许多优美语言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在学习中如果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作者创设的意境,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也就无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如果在教学中,大胆的运用诵读的方式,引导中职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运用想象去感知文章的内涵,去把握作者表达的意境,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正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诵读,正是通过这样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学感受。
  四.诵读能提高中职生的个人修养
  中职生的思想品质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而言要差很多,有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诵读还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如果说阅读能够让我们超越时空界限与古今圣贤进行对话,那么诵读一些优美的文章便是再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中职生陶冶性情、接受美育熏陶的过程。他们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会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五.诵读还能培养中职生的说、写能力
   中职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强,尤其说和写的能力更差。简单的叙述一件事都条理不清,写的更是病句连篇,错字别字一大堆,其实这和没有进行有效的诵读训练有关。学生对书面语的口头感知强度小,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差。此外,没有效果的诵读训练,学生头脑里就缺少丰富鲜活的语言材料,造成语言组织能力差,思维枯竭,写出的东西肯定空洞。
  在诵读中把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的想法结合起来,也能相应地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诵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累了基础知识,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声情并茂的诵读,还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达到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及欣赏美文的目的。通过诵读,更是培养了学生说、写的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益匪浅。
  
  周靖杰,教师,现居广西柳州。

中职语文教学中诵读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