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知识系统中的第一个较大板块,在全面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大纲和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及专接本考试的实际情况,我把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定位为:1、全面细致的语音系统基础理论的分析与讲解;2、学生语音分析比较能力和语音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3、语音学习探究习惯的初步养成。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汉语语音知识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很不系统,很难对一发即逝的语音进行捕捉和定位,更不能运用语音知识匡正谬误,为此,我确立了“理论为基础、辨正为重点、操练为手段、提高为目的”的教学原则,体现教学过程的多元互动,尽量突出教法的启发性,学法的主动性。
一.理论为基础
特级教师于漪说“如果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要讲其所以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要讲其二”。因此我认为精讲理论方能奠定基础。比如,“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整个声母发音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以,对每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分析比较必须要深入细致,这样,后面的描述、辨正等才能迎刃而解。又如,“韵母的发音”一节,让学生通过比较a--i、u--ü的不同发音,归纳出单韵母的发音条件:口有开合、唇有圆展、舌位有高低前后;以及发音特点:没有动程。然后,再以“舌面元音舌位图”为突破口,使单韵母的发音要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通过对舌位图的认识,学生学到了必要的语音知识,同时学会了一种方法,一种根据图形知道发音、辩证发音的方法。
二.辨证为重点
基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语音实际,对普通话与方言在声韵调及音变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方音缺陷进行理论分析,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的动程结构。在此,我注意到了一下工作:
1、建立语音档案,选择辨正重点。
我把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以发音的不同或相近为标准分编成组,讨论找出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区别,并举出实际例子。如石家庄晋州、束鹿及衡水武强等地把央[A]发成后[ɑ],来自晋语区的同学把[n]发成[ng],而石家庄地区普遍没有o韵母,却以e韵母取而代之......。另外,我还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来一个简明的自我介绍,讲一个小故事、小笑话……通过以上活动,我把每个学生的语音特点都记录在案,建立起学生的语音档案,为确定辨正重点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2、采取多种形式,训练辩正重点。
辩证要落到实处,而不能流于形式,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放手发动学生,重点难点不放松。训练中要求学生人人争当高明的医生,不仅能诊断语病,进行病理分析,而且还要对症下药,使语音克服缺陷、走向健康。
为了扩大战果,我还注意到使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来优化课堂结构,趣化课堂教学。比如,师生互相听辨、生生互相听辨、录音听辨、绕口令练习、阶段性听音记音练习等,而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谈天说地,于辨音的同时,还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可谓无心插柳吧。
以辩正为重点的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它引入了竞争机制,并且贴近学生的语音实际,从而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语音基础。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加大语音辩正力度的教学方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
三能力培养为着眼点
好比我们生活在空气中,可是对于空气的了解并没有多少一样,我们生活在汉语的国度里,但是对于汉语知识又知道多少呢?尤其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汉语语音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给学生的定位是:你是一位中文系的学生,同时你还是一位未来的语文老师,所以,探究和从教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教学中的一个侧重点。
比如,我给学生上课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世界上最好听的语言是什么?对于没有多少汉语语音知识的大一学生来说,这是很难回答的一个无效提问,他们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汉语。我知道这只是一种出于朴素的民族自豪感的回答。我会告诉学生:“的确,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光照古今,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美最好听的语言之一,那么到底好听在哪里?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渐次体会”。语音学习结束之际,我们的专题讨论便是:从语音角度看,现代汉语好听在何处?学生纷纷发言,答案五花八门:
1、开口呼占多数、元音为主,使得发音响亮;
2、汉语有四声变化,富有音乐的变化美;
3、汉语没有复辅音,音节界限明显;
4、语流音变使得汉语说起来方便,听起来好听,对语音起到了修辞作用......
甚至有人想到了,称呼某某人为“张三李四”,而不称“张三王八”,从语音的角度看,是因为前者有了平仄变化使语言抑扬顿挫,优美动听;人们取名字“张浩”比“张旭”好听响亮,是因为开口呼韵母的运用。在热烈的讨论中,汉语语音知识深入人心,而且学生也感受到知其所以然其实比知其然更有趣,成就感就产生在每个人的学习探究之中了。
王青肖,教师,现居河北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