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5期 ID: 141332

[ 孙竑俊 文选 ]   

让学生在读中学写

◇ 孙竑俊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接受一种“读中学写”的新的观念,要变以往陈旧的“要我写”为自愿地“我要写”。小学作文并非单纯地去教作文方法,培养作文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写什么”、“怎么写”、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和“写有什么用”。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小学作文表达内容的来源看,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主,以间接获得的内容为辅;从表达内容的层次看,以说实话、说真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主,同时也把作文与立志、做人联系起来。与中学作文相比,强调一个“小”,表达内容的层次上要求一个“低”。在众多的作文要求之中,“真实生活的再现,自然感情的表达,具体内容的叙述”的要求是最难能可贵的。我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近两年开展的小学作文“读中学写”的教改实验中,我摸索了一些方法,现陈述于下。
  一.在“读中学写”作文教学中教学生将作文写具体
  把文章或片段写具体,要把握好叙述这一点。其中要认真处理好三个过渡环节:1.从说到写。2.从述到作。3.从仿到创。小学生们通常都能写、会写,他们也看到了、观察到了,如果当时发生当时就记叙,文章就较具体;刚学完课文就作文,也可以做到写具体;教师适时点拨,提示写作提纲,也可以写得具体些。因此,要让学生将文章写具体,应该创设情境,帮助追忆再现,启发适度想象是很有益处的,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
  第一,想象具体法。
  1.读词语,想形象。孤立的词语是没有生命的,教师讲词一般也只停留在将词语的含义解释出来。在“读中学写”中,在阅读教学时,要让每个词在学生脑海里活起来。如人教社第七册第三单元《颐和园》中“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等词,教学时就带领学生适时想象,想象黄鹤楼各层金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从而把“金碧辉煌”一词通过想象理解活了。
  2.学课文,绘图画。第七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引导学生想象瀑布壮丽的景象,学生在理解时也就格外深刻。
  3.看事物,编故事。无论什么事物、动物、植物,都要留意提示学生去看、去想,把他们想成是活的。如:第七册三单元《五彩池》,把各种水池的颜色、形状想成是活的,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故事,你再读,自然会浮想联翩,学习了这种方法,自然就会把文章写具体。这样,经过一个单元的训练,在本单元末的训练中,写一处秋天的景色,学生们也自然会发挥合理的想象,把平时自已看到的景物写具体,写活。
  第二,动词具体法。
  抓住动词进行细致描绘,便于将文章写具体。如果第七册第七单元《爬山虎的脚》一课,阅读课教学时,抓住“拉、贴、变、爬”等动词的刻画,将爬山虎是如何爬行的描写具体了。课后立即训练运动会场景的描写,教学生找出动词去再现当时同学们的动作,这样第七单元的作文自然也就写具体了。
  第三,对话具体法。
  对话是文章的精华部分,教学时写出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有利于将文章写具体。如第七册第二单元《小珊迪》一课对话的学习,反复体会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课后请学生立即练习提示语对话的写作,写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再改编自己以往的一篇有对话的短文,这样文章就比以前具体多了。学完第二单元后,在“读中学写”时,写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就比三年级写得详细具体得多。
  二.在“读中学写”作文教学中教学生将作文写生动
  生动即活。将作文写活,就得将文章写真。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这样才能写出真实情景,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在“读中学写”中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写出当时真实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老师还得创设一些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场景,提供写作素材,相机指导,效果颇佳。文章写出了真实情况也就把文章写活了。
  第一,利用绘画写生动。
  一件事,往往涉及到过去、现在和将来,如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就构成了动感的活的画面。首先,要追忆“过去”。这里要注意两点:1.忆过去,兴趣盎然。追忆过去的事情并将它记下来,我们就有文章可做。2.思过去,以资借鉴。要抓住练笔的机会,无保留、无隐瞒地回忆过去的生活,尤其是做错了的,深为遗憾的事。在追忆回忆的基础上,完成第一单元的习作→记一件有趣的事,学生们就有事可说,有事可写,而且能写得真实和具体。第七册第一单元《三味书屋》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其次,要再现“现在”。也要注意两点:1.精选对象,2.抓住机遇。同样是第一单元的习作,就要对暑期经历的所有事进行精心挑选,抓住动情之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作文,写得更具体些。第二,要构思“将来”。要注意三点:1.大胆想象,2.合乎情理,3.表达愿望。同以“暑期趣事”为例,让学生回顾当时趣味场面的同时,让学生展开一些合乎情理的想象,也增添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如学生习作中出现“和面”的场面,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水与面和不均的现象,试想这么发展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就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第二,利用表演写生动。
  在“读中学写”阅读教学中教学第七册第五单元《捞铁牛》一课时,让学生表演捞铁牛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体验当时的真实场景,感受文章的真实性。学习同样的办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第七册第五单元习作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事情的经过,帮助再现,有利于他们将文章写真实。模仿当时的情景,或者教师精心准备的一些小场面,可使学生们将文章写得更具体些,生动些。实践中,学生们表演一位同学帮助他在摔伤后回到教室的一系列动作、情景,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回顾、相互启发,并启发当事人,使之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利用连词写生动。
  连词写话,篇幅不长,不要求完整的文章结构,它不仅训练学生写话的能力,还帮他们学习、运用、积累了词语。第七册第四单元中《观潮》、《海滨小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好词很多,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选好词语,其次注意连缀,最后注意排序。仿写片段,为第四单元习作打好基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在同学们观察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好词,就可以使原来很死板,呆立不动的植物活灵活现了。
  第四,仿写写真,再现写活。
  开始模仿练笔,可以光仿写片段。仿写片段,在“读中学写”中,从阅读作文中去仿写,再现生活可以把作文写得真实、具体。具体方法是:
  1、选择写作对象。第七册第六单元习作写书信,先选好写作对象,给一位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根据范例,根据你要选择的内容来确定写信对象。
  2、模仿表现手法。如第七册《柯利亚的木匣》中,柯利亚是如何动脑筋想出木匣的位置,生动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学生学完课文后当即模仿学写,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3、搬抄精词佳句。如《课问十分钟》中的“沸腾”、“左躲右问”、“蹦来跳去”等词,同学们如能灵活运用,就会把自己的文章写好,写具体。
  三.在“读中学写”作文教学中教学生能写会用
  学生的一篇文章就是他们综合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能力,除了教会他们语文知识之外,还应教会他们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方法。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他们的文章就是最好的体现。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在教知识、教方法的基础上,更应该教会学生能写会用,用他们的笔表达他们的心声,去描绘祖国建设的美好蓝图,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在学生日常作文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多思、多看、多听、多想,捕捉生活的真实画面,写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让他们的文章不仅成为习作,更能成为一件作品,得到尽可能多的人承认。在校内,我们每天都有20分钟的作文交流时间,每位同学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相机指导作文赏析和品评作文的方法,教会同学们取其精华,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完美。我们将以往的“作文园地”扩展到教室四周的墙壁,取名为“佳作百花园”,每篇文章无论长短,一段话、一个句子,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好,我们都细心圈点出来,及时张贴,以供其他学生借鉴。学期末,同学们将自己一学期的作品精心收集起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用电脑绘图、打字编排,这样每人都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集。在此基础上,一学年同学们连续撰写了两本作品集,年末,每人挑选了自己最优秀的一篇文章,仿造全国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全班合出了一本作文全集《童心集》,模拟设计了自己的封面、封底、封页、编号以及发行刊号,让学生参与到整本书的编写制作全过程中来,让他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孙竑俊,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让学生在读中学写